无宪法,毋宁死!
——大革命时期的著名口号之一
旧制度的法国无宪法而尊王权。国王集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权于一身,他的意志就是法律,可以擅自支配国库和臣民的财产。他发出的捕人“密札”可以把任何一个臣民无限期地投入监狱。总之,国王的专制权威是不受法律限制的、无所不能的,因而是令人敬畏的。
渐渐地,随着大革命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专制君主的态度由敬畏变成了厌恶,由此产生了限制王权的要求,产生了近代的宪法观念。法国革命人士之所以要否定过去、抛弃传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日益认定法国历史上还不曾有过任何“宪法”,而没有“宪法”的国家是谈不上法治的。因而,在1789年,人们普遍的热望就是制定一部宪法,以此作为消灭专制、实现自由的唯一途径。
然而,尽管渴望自由的法国革命人士对宪法的追求极为执着,但在法国搞一部合适的宪法却出奇地困难。人们在各种各样的选择面前争执不休,无所适从。好不容易达成的一致意见,没过多久就又被推翻重来。大革命就像一个对自己的作品永远难以满意的孩童,在海滩上一遍一遍地、无休无止地用沙砾构筑着他理想中的城堡。
革命时代法国人的立宪好梦为何如此难圆?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法兰西宪法观念的起源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