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你去跟孩子的老师谈一谈,把孩子的情绪状态跟老师坦诚地说明白。“解铃还得系铃人”,老师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可能比你这个妈妈的态度更重要。你可以跟老师说很理解他对孩子成绩不好的着急心情,他也是为孩子好。你的理解会让老师在心理上接纳孩子的不足,而能跳出班级教学的“功利”,从情感上重新审视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虽然从教育原则上我们要求老师们对学生应该一视同仁,但老师也是人,他也会本能地喜欢优秀的学生,人性本如此,我们就接纳人性的弱点吧。情感上的相互接纳和理解,会有利于很多问题的解决。
然后和老师找出孩子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如果是因为知识的链条不衔接,那可以给孩子适当地补习数学功课;如果确实是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就请求老师不要当面强化她的这个弱项,而能够从强化她的优点入手,提高她对自我能力的自信,激发她的内在学习原动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自己的弱项。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项和强项,扬长避短才是最人性化的生存之道。我在《和儿子一起成长1》书中曾经提到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有语文、逻辑、音乐、肢体、视觉、人际等八种不同的智力。你说丘吉尔、莫扎特、毕加索、爱因斯坦、迈克尔·乔丹、马丁·路德·金,还有柏拉图等历史上不同领域的著名人物,谁更“聪明”呢?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教给我们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笨”和“聪明”这个问题,而改变我们原来认为数理化好的孩子才聪明的看法。
你不妨也和孩子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她会对自己有一个清醒而自信的评断,找到她自己真正的所长。
我想,这样你作为一个妈妈对孩子的担心和焦虑,也会有所减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