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孩子的自卑来自父母(1 / 1)

教育本身是达成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手段。据说校服的发明,就是为了在学校消除歧视,让富家子弟和穷人的孩子进入校门就忘记自己的家庭背景。穿上校服,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孩子们之间很容易达成这样的想法,但问题是父母们把不平等、特权和后门,跟在孩子踏入校门的脚步之后,送进了校园。

这真是教育的畸变,也是教育的悲哀。只要父母不把这种不平等的意识,以各种方式灌注于孩子的心田,孩子们之间的自然天真,会纯化贫富差距带来的差别。

穷孩子的自卑不是来自他自己,是来自父母。一个孩子的自信,并不建立在物质的丰裕上,它来自父母的爱和情感的满足。家庭内部的情绪传递,是非常容易而普遍的。如果母亲经常以因为家庭不富裕怕影响孩子的思维和眼光去看孩子,那孩子就会在无意识中受到影响,和母亲产生“共情”,不自觉地也会因此而自卑了。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认同。往往是这样,父母越关注的事情,越担心孩子的方面,孩子往往越容易在这方面发生问题。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孩子,咱不要怕穷,只要你学习好就行了,将来他们说不定还不如咱呢!”听上去像是在鼓励孩子的自信,实际上是在提醒孩子自己和其他同学之间的物质差距,是强化孩子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感觉。

有些事情,本身并不严重,是大人的关注和强化导致了孩子的关注,由此形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