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被同学认可,心理上会有负性情绪。父母要能够接纳和认同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他的感受。等孩子的情绪平静之后,告诉孩子不要因为同学们没投自己的票,就怨天尤人。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往往是一面镜子,只有通过转变自己,才能转变别人对你的看法。可以像孩子的知心朋友一样帮助他分析一下落选的原因,使孩子直面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然后,再进一步指导孩子如何赢得良好的“人缘”。
记得我的儿子小时候和小朋友玩,闹矛盾了,我就耐心听他带着情绪的讲述,不加评论,不急于“教育”和指导,等明白事情的原委,我就让他想产生矛盾的原因,自己的那些建议为什么不被别人接纳?怎样才能让对方接纳你的建议?让他在遇到问题时学会自省,这样他才能听得进父母的建议,“随机教育”也才能进行。
我儿子小时候也会说:“我是为他们好,他们为什么不听?真讨厌。”“我做了那么多,他们怎么就是不理解?”我会心平气和地任由他的情绪宣泄,因为只有在父母这里,他才会不加掩饰、痛快地直抒胸臆。这个过程,也是父母冷静地观察自己孩子的时候。如果父母被孩子的情绪扰动,就很难在下一步冷静、客观地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了。等孩子的情绪激动过后,平静了,把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表达出来。比如说,让他想想自己的善良、好意,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表达的?应该怎样做才会让他人悦纳?人们用善良的表达方式,是要做一些好事情,但不是讨好、取媚于他人,怎样保持自己的自尊,又同时保护他人的自尊?也许父母还可以举一点自己与人交往时的实例,但切记点到为止,不要进行冗长而烦琐的说教,结果会让孩子失去通过这个事件内省的过程。人只有内省,才会真正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