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抗争、犟嘴的表面之下,掩盖着一个活力被压抑的儿童。孩子在活动中受到的阻碍越少,他哭的时候也会越少;抚养者如果对孩子的哭不耐烦,恐吓或者惯着他,他就会胆怯或者倔强,也就很难保持一个健康自然的状态。爱哭和爱笑的孩子一般都是情绪很饱满的孩子,情绪饱满的人,生命的能量也就充沛。你的一岁半的女儿能蹦着高哭闹,说明这个小人儿身上有很充足的一种能量,千万不要压抑、训斥、打骂。她发泄的时候,只要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就让她彻底发泄。你可以微笑地看着她,说“你在这里哭吧,哭够了我再来”,你去做自己的事情。先让她用这种她最熟悉的方式把情绪发泄完。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你别生气,也别对她瞪眼睛,更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说“你看这个孩子,真是没办法,都是让她爷爷惯的”。
对孩子的啼哭要能够忍耐,不要一哭就哄,就满足他。如果孩子本身没受到束缚,也没病没痛的,却动不动哭个不停,这样的哭一般是因为习惯或者执拗的脾气。那么纠正和防止这个习惯的方法,就是耐住心烦,任他怎么哭也不理他,或者在不让他察觉到的情况下用一个好看或者吸引人的东西去分他的心。注意,大人不理他的态度要比他哭的倔强更坚定,这样他以哭为“要挟”的目的达不到,也就慢慢不来这套了。
先处理完情绪,再处理问题。等到孩子平静下来,如果要进行教育,也不要讲是非对错的大道理空道理,对不到3岁的孩子讲道理有点困难,因为他还没有形成对外部事物的理性认知,而更多的是循着自身内在的感觉去做事,属无意识状态。不要说“宝宝刚才哭闹,这是坏行为”,这样会强化他的不良记忆。相反,这时父母只说明什么行为是好行为,宝宝要做这样的好孩子,正面引导,会有好的效果。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抚养者尽可能地在这张白纸上涂抹美好,孩子的思维就往正向和美好发展。可以说:“你跟妈妈说刚才为什么要撒肉松?说给妈妈听听?”引导孩子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对于情绪能量充足的孩子,可以多带她进行一些户外活动,等到3岁以后,可以多让她参加一些活动,如唱歌、跳舞等群体活动,把她高昂的能量引向正面的宣泄。试试看,这样她的脾气会不会平和一些。
|小贴士| 孩子任性哭闹背后有原因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好像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吃饱、睡好就不哭不闹了。慢慢地,他的需求越来越多,既要吃饱睡足,还要爸爸妈妈经常抱抱他,亲亲他,关注他,倾听他……那时他的哭声很有效,一哭就把妈妈召唤来了。但随着他的长大,爸爸妈妈对他的态度也就不这么耐心和柔情了。可是,随着孩子的“肉体胚胎”同时成长的“精神胚胎”,却需要爸爸妈妈的爱和尊重。只有这样,他这个小人儿才能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有自信和快乐。如果爸爸妈妈不懂他的这种需求,他要用的最好用的“武器”就是他在生命之初无意识用的最有效的办法——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