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管理者而言,反馈是规范下属行为、帮助下属学习、实现更佳业绩的重要手段。对于下属来说,这是一个自我职业发展的机会。然而,现实的管理实践中,反馈为何总是出现问题?管理人员能做些什么来提高反馈效果?
关注业绩应该是管理人员提供反馈的出发点:你需要培养人才,促进销售,改善服务。当反馈成为达到特定业务目标的手段时,它才变成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不是批评。
反馈成为常态。管理人员应该试着经常给予反馈,并让此成为一种习惯。及时表扬良好的表现;碰到需要提出负面反馈时,最好在24小时内进行。此外,在管理你的直接下属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对他们有一些成见。这没关系,但是在反馈会议上不要被这些成见引入歧途。在反馈会议之前,寻找可能支持或否定你论断的具体事例。管理人员的目的是搜集证据来说明下列问题。
(1)具体的行为。要具体描述某人做了哪些事情,或是没有做到哪些事情,而不要对他的意图进行评价。避免以“你总是××”或“你从来都不××”这样的话开头。
(2)该行为产生的影响。告诉下属他的行为对你、你的团队或业务带来的影响;
(3)你希望下属以后怎样做。员工不可能完全猜出管理人员的想法,必须明确说明希望员工的哪些行为得到改正。
不要认定自己总是对的即使你已经收集了证据,你可能还是没有看到事情的全貌。其他人对这个人的看法可能跟你不同。此外,员工对此也有自己的解释。反馈的难点通常都不在于收集不到证据,而在于相互冲突的观点、情感和价值观。因此,反馈会议要以找到完整、准确的真相为目的。正如你希望你的员工愿意被你的话所影响一样,你也必愿意被你听到的话所影响。
1.提出问题
为了使自己和员工都从反馈中有所收益,可以提出下面这些问题,帮助员工思考:你如何看待这种情况?下次你会采取哪些不同的做法?你认为哪些做法有效?哪些做法需要改进?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创造一种支持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员工会努力想出其他效果更好的做法。一般来说,一个人对怎样改善自己的表现思考得越多,就会越致力于改善。
2.后续跟进
员工要实现飞跃,需要管理人员的不断支持。因此,后续跟进至关重要。问问你的员工:你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我能怎样支持你?计划好一个月之后再次就此事与他面谈。把自己视为改变的催化剂。提出具体的能帮助员工提高工作绩效的步骤。建议让员工自己就某项绩效询问同事或下属的意见。
3.收集对反馈工作的反馈意见
如何提供反馈也是管理人员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在反馈会议快结束的时候,询问员工如何看待这次反馈,你怎样做才能对他们更有帮助,等等。
推荐阅读
根本不知道你有兴趣
美杏进入公司10年,一直升到中级主管,未曾听见她抱怨过什么。但这一次和她见面,她却愁眉不展,谈起公司的“不公平待遇”,余恨难消。原来,她本来有跨部门升职的机会,明明是她最资深,对公司的贡献也最大,大家公认这个职务应该是她的,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位只来公司两年的男性主管,向老板毛遂自荐后,竟然把这个工作“抢”走了。
“老板原来是中意我的……我也觉得我比他能够带人……大家都以为会是我去接,现在我很尴尬,真想辞职算了……”
“你怎么知道老板原来中意你?”我问。
“他曾经跟我谈过可能成立新部门的事情,
问我有没有兴趣担当大任……”
“你的回答是……”
“我跟他说,我怕我能力不足,如果要跨到另一个部门,要学的地方恐怕还很多。”
“你并没有表示你要这个工作,对吧?”
“我……我只是想谦虚点,不想让人家觉得我很贪婪……”
美杏痛苦了几天之后,果然去找老板谈。你猜发生了什么事?老板瞪大了眼睛无辜地看着她:“我根本不知道你有兴趣!”这真是冤枉到家了。主动请求不等于吃相难看。如果是我们真心所求,我们为什么不能干脆一点,说“太好了,这就是我的梦想”,好好地把握住机会呢?这样做,十分光明磊落。
不要光吃别人送进自己碗里的菜。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宴客时,如果你夹菜的速度很忸怩,就有人把菜放进你的碗碟里,而且放上来的偏偏常是你不爱吃的菜,又不好意思不吃掉。
课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