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信任的原则(1 / 1)

看看我们现在的沟通方式,组织即将淹没在通信工具中,淹没在论坛、博客、电子邮件、电话中。我们比过去都更需要信任和我们一同工作的人。“信任”听起来美好,但行之不易。信任管理依赖于清楚的规则和原则。我们认为,建立信任应遵循七大原则。

(1)信任不是盲目的。信任一个不十分了解、没有长期观察其所作所为的人是不明智的。

(2)信任需要界限。无限信任实行起来是不实际的。组织里的“信任”其实指的是信心,对于一个人的能力与他们对目标鞠躬尽瘁的信心。只要目标清楚,受信任的个人或者团队就可以放手去做。

(3)信任需要不断学习。固定的群体内容易建立信任,但是固定群体必须在适当的时机或工作有所要求的时候,有足够支持变革的弹性。

(4)信任是很艰难的。信任就像玻璃,一旦碎了就永远无法恢复原状。碰到不能信任的对象,就要仔细核查,让所有的控制系统发挥作用。

(5)信任需要密切的结合。各小单位的目标必须与整体目标融为一体。

(6)信任需要解除。无论领导者说得多么好,仍然是不够的,依然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才能使承诺有真实的感觉。

(7)信任必须努力赢得。组织若期望得到员工的信任,就必须首先证明自己是值得信任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领导者,仅仅依靠一些物质手段激励员工,而不着眼于员工的感情生活,那是不够的,与下属进行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是非常必要的。现代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情感在人的心理生活中起着组织作用,它支配和组织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感情管理应该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点对技术创新型企业尤其重要。

斯特松公司是美国最老的制帽厂之一。有一段时间公司的情况非常糟糕:产量低、品质差、劳资关系极度紧张。此时,一位管理顾问薛尔曼应聘进厂调查。他的调查结果显示:员工们对管理层、公会缺乏信任,员工彼此间也如此。公司内的沟通渠道全然堵塞,员工们对基层领班的做法,如偏激的作风、言语辱骂、不关心员工的情绪等更是极度不满。

针对这些问题,薛尔曼开始实施一套全面的沟通措施,在管理层的支持下,在4个月内,不但员工憎恨、责难的心态被取消,同时他们也开始展现出团队精神,生产能力也有所提高。感恩节前夕,薛尔曼和公司的最高主管亲手赠送火鸡给全体员工,隔天收到员工回赠的一张签名卡,上面写着:谢谢把我们当人看。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曾大声疾呼:你怎么能一边歧视和贬低员工,一边又期待他们去关心质量和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他建议把能激发工作**当成一个领导人的“硬素质”。要晋升这样的人:他们在没当领导之前,能在同事中激发工作热情;当了领导后,在他们的下属中甚至在其他部门的同事中,也能激发热情、热心与积极性、信任要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