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分党委积极探索,把党的建设与学科发展更好的结合起来,学院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对分党委下设教职工党支部进行了两次调整,一改从前将支部建在行政单位系、所上的传统支部设置,建立以学科团队为基本单位的党支部组织形式,增强了党建工作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一、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创新基层支部设置
为了适应新时期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新特点,同时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化学学院分党委结合本院特点,在对现有学科团队发展情况、人员组成以及党员数量等进行充分调研,并对改革基层党支部设置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教工党支部进行了调整,以学科团队为单位重新组建了7个教工党支部,分别为:物理化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党支部、有机化学北京市重点学科党支部、无机化学北京市重点学科党支部、化学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党支部、分析化学—化学教育联合党支部、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和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新的支部设置方式使得每一名教工党员在学科中的归属感更强,也使党员在本学科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强化,加强了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二、严格选拔,精心培养,配齐配强党员干部
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的党员领导干部队伍是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因素。为了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化学学院分党委重视党支部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尤其是在支部书记的选拔过程中,始终坚持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标准,将各学科中学术造诣深或在学术上有发展潜力、党性原则强、群众威望高的学术骨干和中青年教师推选到支部书记岗位上来。目前,7位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全部具有副高以上高级职称,党支部所在系所中心的正副职领导至少有1人担任党支部支委。分党委重大问题的研究与决策均会听取各党支部书记的意见,各党支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也能及时向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反映。
化学学院分党委还十分重视对党支部干部的培养,每年秋季学期新干部上岗后会定期举办组织工作培训,就党支部日常工作的内容对新上岗的党支部委员进行培训。此外,学院分党委还积极选送优秀的党支部干部参加学校及北京市的培训,比如物理化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党支部书记刘亚军教授分别于2010年10月和12月参加北京高校第三期和第五期优秀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在理论水平、政治素养以及党务工作水平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其所在的物理化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党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校级先进党支部。
三、依托学科,突出特色,加强基层党建创新
在党支部建设方面,化学学院分党委指导各教工党支部充分考虑本学科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科团队的特点,大力开展党建创新。各党支部按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进行年度工作总结,每个党支部都有完善的党支部工作手册。
改革支部设置后,各个教职工党支部能够按照校院两级党委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定期召开支部会议,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努力探索支部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和党建工作的新载体。党支部通过组织生活等形式将政治学习与业务研讨结合起来,在提升广大党员的政治素质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党员的业务能力,对于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鼓励党支部进行党建创新,化学学院分党委对党支部活动不仅给予形式、内容方面的指导,还专门下拨经费支持支部党建活动。从2010年起,分党委每年下拨党建活动专项经费2万元,专门用于资助党支部开展党建创新活动。
各党支部在改进和创新党支部工作和活动方式方面也积极进行了尝试,结合本支部党员的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比如,2011年4月,物理化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党支部创新党员发展大会形式,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到保定清苑县冉庄地道战遗址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副教授陈雪波同志召开党员发展大会。在接受完爱国主义教育后,发展对象真正有感而发,正式党员和积极分子发言也都非常踊跃,露天党员发展会场气氛庄严而热烈。这次将实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现场召开发展大会相结合的新模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会人员都觉得受益匪浅,效果良好。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党支部近年来组织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赴陕西延安、湖南湘潭、山西吕梁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并与陕西师范大学、吉首大学、山西大学等高校进行了交流和学习,在增强党员和积极分子爱国主义情怀和政治素质的同时,提升了大家的业务水平,对于实验中心更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式和提升工作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他支部活动如有机化学北京市重点学科党支部、无机化学北京市重点学科党支部和分析化学—化学教育联合党支部联合组织的参观新山村活动等,都能做到形式多样,贴近群众,服务党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增强了学科团队和党支部的凝聚力,获得了广大党员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化学学院在党建工作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曾获北京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师范大学分党委示范点、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发展先进单位和北京师范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先后多人获得北京高校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四、发挥优势,凝聚人心,推动学科跨越发展
将党支部建在学科团队上,不仅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而且为学科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化学学院分党委鼓励教工党支部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党支部的政治优势,通过党支部工作来创建和谐协作的科研团队,营造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为学科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党支部在学科建设中发挥了政治核心的作用,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政治、思想、文化和组织上的保障。近年来,化学学院无论在学科发展、教师队伍教师和人才培养还是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实现了许多发展史上零的突破,比如:物理化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并以突出成绩顺利通过验收,新增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引进2位国家千人计划人选,培养和引进了1位长江学者和2位长江讲座教授和5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1个教学团队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1门课程获评国家级双语示范课,2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是中国化学会设置该奖项30年来我院首个青年教师获得该奖),在刚刚结束的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我院化学一级学科较上两次同类评估成绩有一定的提升,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充分证明了基层党组织对学院中心工作的促进作用。在学科团队上建立党支部和配齐配强党支部书记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