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现有青年教师1087人,占教师总数的61%,他们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人为本,在思想上教育引导,在业务上扶持帮助,在生活上关心照顾,扎实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理论教育,坚定青年教师理想信念
理论教育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我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青年教师。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坚持每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吸引青年教师参加报告会、党员论坛和主题征文等活动,做到理论学习全员覆盖。坚持理论宣讲,学校领导带头、校内外专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成宣讲团,深入院系作辅导报告50多场次,举办京师求是大讲堂100余场次。创新学习载体,开辟网上党校,正在建立在线学习社区。坚持以研促学,搭建跨学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近100位青年教师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二是组织社会实践。青年教师“国情考察、理想教育和智力支教”三位一体社会实践活动已坚持20多年,近600名青年教师参加。组织青年教师赴井冈山、西柏坡、延安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坚定了理想信念。每年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全程参加“百千万实践育人工程”,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社会考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
三是吸引优秀青年教师入党。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已坚持27年,培训教师1500多名。把支部建在团队上,启动党员教师和青年教师“1+1”引航计划,发挥党员教师的思想教育引领作用,注重发展高层次人才入党。从英国剑桥大学到我校工作的祖莉莉博士,受到身边党员的教育和影响,积极申请并加入了党组织。目前,我校青年教师中党员比例达到70%,他们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二、坚持立德树人,践行“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校训精神
师德建设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学校实施立德铸魂计划,把加强师德建设、践行校训精神作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
一是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学校制定实施师德规范和教师行为准则,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列为教师的第一规范。组织校训精神大讨论,举办师德建设论坛,将师德教育作为新入职教师培训必修课,推进师德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二是发挥师德典型示范作用。每年由学生评选十佳教师,坚持开展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等。近五年,先后有180人次获得上级和学校表彰。坚持每年由学生对师德师风进行评价,在满分5分制的评价体系中,总体评分都保持在4.5分以上。
三是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奖励的首要依据,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健全学术不端行为惩防机制,努力营造崇尚师德、潜心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助力专业发展,提升青年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促进专业成长发展是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学校在为青年教师服务中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和感召力。
一是重点倾斜,实施青年教师支持计划。设立学校和院系两级科研启动经费,为新入校青年教师提供资助。设立京师青年教师出版资助基金,每年资助100万元,扶持优质教材和学术成果出版。设立励耘青年教师奖励基金,200多名青年教师获得表彰。近五年,33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二是创新载体,持续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我校首创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已连续举办21年。近五年,青年教师全部参加了学校的培训和院系预赛,名师点评,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艺术。260名青年教师在学校和市级比赛中获奖,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是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组建教师发展中心,目前已入选首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设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项目,已资助180多名教师。设立青年教师出国培训项目,每年选派近百名青年教师出国研修,提升国际化水平。
四、坚持为青年教师排忧解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解决实际问题是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我校实施和谐校园建设计划,解决青年教师后顾之忧。
一是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近五年,学校新增办学空间15万平方米,缓解了青年教师办公条件紧张的状况。通过建设和团购等方式,为1200多位教师改善了住房条件。学校将在新校区附近建设1000套青年教师周转公寓。妥善解决了青年教师子女入学问题。
二是不断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实施京师英才奖励支持计划,每年拿出500万,重点资助200名青年教师。学校提出未来五年用于发放津贴的经费数额倍增,向青年教师倾斜。
三是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实施教师健康促进计划,体育馆每周固定时间向教师免费开放。建立合唱团等20个社团组织,举办青年教师文化沙龙。成立青年教师专门工作委员会,支持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决策和管理。
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增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