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译者是文化的中介者(1 / 1)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长期以来,翻译都被看作一种语言活动,译者被看作临摹者,会走动的字典,甚至被比喻成猴子,只能模仿主人的动作和神态。这一点在中西方有关翻译的定义中有明显的体现。在《中国翻译词典》中,翻译被定义为“把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内容变为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过程或结果,或者说把用一种语言材料构成的文本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现出来”[6]。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特别是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有关翻译的定义基本上都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强调意义的等值传达。例如,卡特福特认为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文本对等地替换为另一种语言的文本[7];奈达则认为翻译是用译入语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对等;其次是风格对等[8]。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学者越来越重视翻译研究的文化视角。翻译不再仅仅被看作一种语言活动,而且也被看作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Katan在其专著《翻译文化》(Translating Culture)中通过研究大量的译例,得出一个称职的译者应是文化中介者,其职责是“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个人或群体之间的交流、理解和行动”[9]。下面的例子说明了文化能力在翻译活动中有时远比语言能力更为重要。

例28

A:Your name?

B:Jose Manuel Gomez Perez-Marin.

A:Why do you have so many last names?

B:They are my first last name and my second last name.

I:They are my father's last name and my mother's last name.

上面的对话发生在法庭,A为法官,B为被告人,I为法庭译员。在法官询问被告人为什么他有那么多姓(Manuel Gomez Perez-Marin)时,被告人回答说他的姓是由他的第一个姓和第二个姓组成的。在法庭译员的翻译中,译员并没有进行字面翻译,而是译为被告人的姓是“由他父亲的姓加母亲的姓构成的”。这样译就避免了法官怀疑被告人有多个化名以掩盖其身份的可能性,同时也省去了法庭上花费时间进行解释的麻烦。可以说,正是由于译员具备了良好的文化能力,熟悉拉美国家的姓名文化,他才能够不拘泥于字面进行灵活翻译,使得被告人和法官之间的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相反,一个译员如果不具备文化能力,其翻译出来的东西可能会导致读者的误读。例如下面的这个例子:

例29

原文:我现在是“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译文:I am a solitary monk walking in the rain with a tattered umbrella.

原文是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在回答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时说的话。英文翻译看似忠实于原文,实际上却似是而非,完全歪曲了原文的意思,成了“我是一个孤独的和尚,一个人撑着一把破雨伞,行走在雨中”。西方媒体据此得出:这句话反映了毛当时的心态已处于黄昏状态;毛是个悲观主义者。而实际情况却是,毛说这句话的本意是要表明自己在当时的中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遗憾的是,由于译者没能把中文歇后语的内涵翻译出来,致使西方媒体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例30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译文:The mountain is famous not because of its height.

原文是中国原外交部长李肇星在接受一个小国记者的采访时所说的话。该记者在提问之前说自己来自一个小国,能否问部长一个问题。李肇星的回答借用了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示不论是大国还是小国的记者都是平等的,都可以提问。当时的口译员将李肇星的话翻译为“The mountain is famous not because of its height”。在译员停止翻译后,李肇星立即用英语接着说,“Countries,big or small,are equal”。这是因为译员只翻译了李肇星说话的表面意义,而没有再现他说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李肇星当时的及时补救,小国的那位记者(若他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的话)以及在场的只懂英文的记者可能都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李部长这句话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否具备文化能力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决定着翻译活动的成功与失败。翻译首先是语言的转换,但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我们将文化比作一个人的身体,那么语言就是他的心脏,而正是由于两者之间的互动才保证了一个人持续的生命力。一个做心脏手术的外科医生不能忽视包裹着这颗心脏的身体。同样,一个译者如果只是翻译文本而对文化视而不见也是很危险的[10]。

下面,我们结合汉英翻译实例,探讨一下作为文化中介者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具备哪些文化能力,以及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积极干预原文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