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对国际刑事法院诉讼程序进行研究的一个初步成果。从事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工作十余年,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却让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吃力。一方面,由于国际刑事法院是在条约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所适用的诉讼程序蕴含了众多成员国国内的诉讼制度乃至价值理念,了解并掌握这些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是理解国际刑事法院诉讼程序的前提;另一方面,作为追诉和审理国际犯罪的审判机构,国际刑事法院在遵循一般诉讼规律的基础上,更具有区别于国内刑事司法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是建立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基础上的,这要求研究者必须具备国际法方面的深厚知识背景。因此,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既是对我多年来学术积累的一次总体检验,也是对我学习、吸收、运用新知识能力的一次集中考察。毫无疑问,这个过程是艰苦的,好在我对这个领域充满探索的热情,才不至于让当初所列的研究计划半途而废,于是就有了眼前这样一份答卷。尽管倾注了很多的精力和心血,但这份答卷并不使我满意,自感其中很多问题的研究仍不够深入和透彻,错漏之处也难以完全避免。唯愿这个不完美的作品能够吸引国内更多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者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集群体之力把国际刑事诉讼制度的研究推向深入。倘若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算发挥它的价值所在了。
感谢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赵秉志教授,在百忙之中拨冗作序,并推动本书最终得以顺利出版。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的王秀梅教授,当我最初向她提及这一课题的研究思路时,她的热情鼓励和支持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她对其中一些阶段性成果的认可增添了我的信心。感谢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和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的张远煌教授、宋英辉教授、阴建峰教授、梁迎修副教授等诸位领导和同仁,为我的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且一直以来对我给予各种支持和关照。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李洪波编辑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爱人李航对我的支持,没有他(她)们对我的情感倾注和生活照顾,根本不会有这本书的顺利完成和问世。为此我感到无比的幸运和幸福。祝福我的家人永远健康、快乐。
史立梅
2013年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