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2日日军发起对安庆的进攻起,武汉会战正式开始了。武汉人空前严肃地担任起了自己的神圣的历史和民族使命。
昭舫和他的姐弟们、他的朋友们已习惯将自己作为这场战争中的一员,业余歌咏团则不断接受政府的安排,到部队、工厂、码头进行宣传。在武汉的街道上,从早到晚到处可见集会、演讲、募捐和演出。连庙观、教堂的神职人员,都多次举办谴责侵略、祈盼和平的大会。所有的一切,见证着中华民族一个空前团结保家卫国的年代。
六月下旬,武汉酷热的夏天又开始迫不及待地发威。昭舫在“青年会”组织排练完新节目后,已经很晚,回到公新里六号。听葵花说,九点多钟时星海还来找过他,见他不在,便回了瑞祥路,说是要收拾东西去武昌。
昭舫见实在太晚,只好先睡了。次日早上起床后,便朝“精武会”走去。
他在“精武会”门口碰见了上海电影作曲家王云阶,两人招呼着一起进了门,左拐是个木楼梯。昭舫在楼下喊了一声,试探星海有没起床。得到应声后,两人便上楼。
星海从房间出来在楼梯口迎着他们,眼睛里闪烁着异常的光,他挥着手上的一张道林纸的谱表,似乎迫不及待地说:“你们两个来得正好,有个叫桂涛声的朋友从山西太行山来,他写了一支游击队的队歌,要我为他谱曲。我在武昌那边就开始构思了一些,昨天过江来,送马可离汉,又去过昭舫家,却怎么也无法抑制住我涌动的创作灵感。我回来一口气就谱完了,一夜都不想睡。你们为我唱唱,看好不好听。”
昭舫接过歌单,一眼就看到星海用了很重的力度写下的歌名:《太行山上》。
星海又迫不及待地说:“你们知道,我以前谱战歌都是用的大调式,这次是我的一个尝试。”
果然是一首小调式的歌曲,昭舫和云阶一起哼了一遍,便迅速被吸引和感染。昭舫情不自禁地说道:“好极了,云阶,你来唱低音部,星海,你陪我一起唱一声部。”
三人一起试唱起来: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让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让它在哪里灭亡,灭亡!”
战场的意境,抗日将士的英姿,跃然眼前,让他们越唱越激动,眼前跃动着英雄儿女组成的千军万马战斗在太行山上……他们唱完好久还不能平静。《太行山上》--这首载入史册的抗日名曲--在这座小楼上诞生了!
星海又作了些最后的小改动,让昭舫把歌单译成简谱。
等只剩下他和星海两人的时候,昭舫便问起拍电影的事。星海脸上兴奋的表情竟一下全无了,说:“一言难尽。金山实在忍受不下去了。《最后一滴血》已经停拍了。”昭舫很惋惜地说:“到底还是没拍完,难怪,前天我看见金山双眉紧锁的。”
昭舫联想到,星海拍电影能和她爱的人终日在一起,十分羡慕。而自己这么久都没见到楚妮,不知她那颗怀着天下的心,还能剩下多大地方留给自己。不过这些现在只能搁到一边去。武汉正处在战争中,要做的事实在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