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大智旅馆(1 / 1)

“大智旅馆”是在1934年顺利开业的,广诚将自己事业进入全新阶段的期望暗暗寄托在它身上。旅店包括中山路这边三栋和大智路1~9号五栋的楼上,账房就设在中山路二楼,临街、对着楼梯,还安装了电话。汉口有电话的人家不多,有私家电话是跻身汉口“有身份”人物或曰成功人士的一个标志。

旅社的门面在中山路靠公新里口。每层的房间分前后两排,中间是条走廊。从第二层走廊与跨越公新里巷道的过街楼贯通,可直通到大智路1~9号那边。那五间的二楼被广成租下后完全连通了,一楼门面当然仍被不同五家租用着。广诚仅留下1、3号的二楼保留为餐馆,用作酒菜、筵席经营。

一连数月,大智路那五栋楼上床褥还未购齐。初开张,名声尚还有限,营业额不高,人气还比不上他们的“万方旅馆”,表面上一下还看不到迅速收回投资的势头。但广诚和其余两个股东赵丙文与向来不服他气的戴承喜都深信,这只是开始,凭着优越的位置,很快就会财源滚滚。

广诚最是胸有成竹,含笑着想:“走着瞧!”他对汉口的生意人太了解了,他们总巴不得一口吃个胖子,本钱大的总想高档高档再高档,高级电灯、舞厅、冬天壁炉、夏天冰盆……排场一大,入住价格自然就跟着上去,独不想到大多数客人是既要舒适、整洁,还要花钱少的,这就叫“实惠”。倘若走进去喝杯茶都要小店员半个月的工资,除去花政府公费和需要排场的,就算真正有几个钱的商人也未必会认为钱花在旅馆值得。广诚熟悉轮船,心里把那些比作豪华客轮的头、二等舱,是“宰肥”的。但武汉人又总爱走极端,除了高档,就要么整条街尽是低档旅馆,大车店一般。价钱倒是便宜,但是多数卫生、服务质量都不堪一提,如同旧轮船上的四、五等舱,走进去一股怪味。一年四季,北方来的虱子、南方来的飞蚊、东边来的臭虫、西边来的跳蚤,样样不缺,哪会住得舒服?路过汉口的旅客只能咬牙混一两晚算了。而办家却都喜欢图个以数量对质量,赚一个算一个,再烂也舍不得再投资。“万方旅馆”虽说常换洗被褥,服务也规矩些,但毕竟是旧仓库改的,装潢也没越出低档水平。整个汉口,偏就缺少中档的,即像他认为实惠的三等舱一样,卫生、便利、舒适,价钱又远低于高档的旅店。

他从筹备大智旅馆起,就瞄准中档要求的客人,根本不准备去争夺高低两头的客源。这一点,比他“通成”瞄准的食客的层次略高。他不打算追求床位多,而刻意突出卫生和文化气氛。不过他也设置了少数较高档的房间,应付较高档次的需求。中山路一楼后侧也预备了通铺和多人住的房间,接待少数抵挡要求的客人。他还利用“通成”的优势,为客人兼供饮食服务,造成方便如家的感觉。

为了招揽旅客,广诚亲自书写了一些大张海报,他练字多年,已小有成效,拿得出手了。他让昭琳画上示意图、标出旅店的位置,突出自己卫生条件好、食宿合一与收费低廉等“中档”特点。将海报张贴在大智门火车站、循礼门火车站、粤汉码头和四官殿码头,甚至贴到了跑马场,等到经营几个月后,广诚的判断果然被证实。这个旅社的确适合中档消费的旅客胃口,位置好,离火车站、码头都不远,交通、购物、办事也方便,于是乘京汉、粤汉铁路来汉的客人来这里下榻的多起来。旅店的入住率在稳定上升,并很快有了做水陆生意的回头客。

花大本钱进行的装修在获得回报。也多少可能是门面与装潢的关系,让黑白两道都对“大智旅馆”另眼相看。那些不成气候的混混根本不敢上门来胡闹。以雷胖子为首的地头蛇自从见识了青帮小老大彭先旺登门报恩后,再不敢来敲竹杠,连广诚执意送上门去的“意思”都知趣地婉言谢绝,而以前他是隔三差五吃定了的。警察那边,分局的副局长侯树坤是“蛋光豆皮”和“瓦罐鸡汤”的常客,顾警官则是广诚多年共经风雨的老朋友。即使今年对共党“第五次围剿”形势那么剑拔弩张,对“大智旅馆”的盘查也常常只是走走过场,接一支烟就会离开。

大多数的日子里,办旅社真没有餐馆那么辛苦和忙碌,需要的人手和精力都不多。旅社由赵丙文的儿子赵凯鸣掌柜,平日里只雇有一个茶房,也是从义田湾乡下带进城来的一个“昭字辈”年青侄子。淘气和几个老员工的家属包下了洗涤事务。住客大多数又成为“通成”的食客。对于广诚来说,一播双收。

田贵义为他算过一笔账,如果不算还贷,光“大智旅馆”的收入就将消化他几乎所有的费用,也就是说,其余的生意就只消算原料成本和坐收利润了。广诚满意地说:“要不是开始投入大,真比开餐馆省心多了。”真像是田爷说的,养了个帮他赚钱的“哑巴儿子”。至于为筹建旅社向“老庆华”钱庄借的那笔钱,他算过,不出一年就能提前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