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三毛津津乐道,也许并不是他的文字有多么好,可能对她的流浪故事,和她众多的爱情故事感兴趣。喜欢三毛的人很多,有一阵子,很多伪文艺青年,为了泡妞,手里也要拿着一本《撒哈拉沙漠》,三毛不幸成为一个符号,但三毛的文学价值究竟有多大,实在是见仁见智的。
不喜欢三毛的人太多了,比如台湾作家李敖,他对内地三毛热很不以为然。
三毛很友善,但我对她印象欠佳。三毛说她“不是个喜欢把自己落在框子里去说话的人”,我看却正好相反,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这个框框就是她那个一再重复的爱情故事,其中有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国际路线,和白开水式的泛滥感情。如果三毛是个美人,也许她可以有不断的风流余韵传世,因为这算是美人的特权。但三毛显然不是,所以,她的“美丽的”爱情故事,是她真人不胜负荷的……
三毛是为旅行而生的,其实也是为恋爱为生的。不过,三毛只是一个有味道的女人,和张爱玲一样,但男人永远一见钟情的是漂亮的女人,所以三毛和张爱玲一样,一生追求爱情,但爱情似乎都成了她们悲剧的主旋律,所以三毛的恋爱都是抑郁的。
三毛一生中多次恋爱。19岁入台北华冈文化大学选读生。人生第一次恋情是跟文化大学戏剧系高三毛一届的梁光明,梁光明现在是台湾作家,笔名舒凡。三毛和梁光明相恋三年。梁光明毕业前三毛设想着跟梁光明结婚,而梁光明却想先立事业后结婚,其实这都是男人的借口,所谓先立事业再结婚,大概是男人拿不定主意,再看看,遇到最好的再抛弃,这种爱情是不可能长久的。像所有的烈性少女一样,三毛开始逼婚,梁光明如果不跟她现在结婚,她就马上去西班牙,这一招对不是那么深爱你的男人毫无结果,梁光明选择了不结婚。大学未毕业的三毛痛苦地选择去西班牙。
到了西班牙,三毛进了马德里大学文哲学院。恋上西班牙人荷西,当时荷西只18岁,而三毛已经24岁。三毛在自己的作品中谈到了第一次见荷西的感觉:“我第一次看见他时,触电了一般,心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英俊的男孩子?如果有一天可以做为他的妻子,在虚荣心,也该是一种满足了。”——绝对的一副女色狼的姿态。不过,荷西毕竟太小,希望三毛等他6年。三毛觉得六年太漫长,到时自己是30岁的大龄女青年。于是决定离开荷西,并和几个留学生谈恋爱,其中还有一个日本富二代,但最终没有结果。
回到台湾,三毛又有了新恋情,可惜遇人不淑,即将结婚前三毛才发现对方是位有妇之夫。这时候,三毛开始深刻的意识到,那些毛头小伙子虽说是爱她,但事实上也许对她兴趣并不大,她很快改变方向,跟一个台北某大学40多岁的德国籍教授建立恋爱关系并且接受了对方的求婚。可惜命运捉弄人,结婚前夕,新郎心脏病发猝死。
台北成了三毛的伤心地,不久三毛离开台北去往熟悉的西班牙,跟已经长得健硕成熟的荷西重逢,成就了其一生中最浪漫的一段爱情,她成了荷西的新娘,结婚的地点就在三毛书中经常喜欢炫耀的撒哈拉沙漠。不过,这段美妙的婚姻持续时间太短,只有六年,潜水专家荷西在潜水时不幸遇难。
三毛情爱史上不得不提的重要爱情,除了荷西,大概就是王洛宾了。不过,她认识王洛宾时,王洛宾已经太老了,她像个孩子一样去爱一个老人,大概是没有一个老人敢接受的吧。后来,三毛对王洛宾早出晚归,而没时间陪她,很是愤怒,没几天就生病了。王洛宾担心她生病不能吃的太多,照顾她吃饭时,每次只敢盛小半碗,但这也引起三毛的强烈不满,拍案而起“你想饿死我啊,我要杀了你。”当晚就搬离王洛宾住处,搬到宾馆里去了。
其实,三毛在新疆也就呆了9天,当年12月,她给王洛宾写了一封信,称要和一位英国老友订婚,就离开了,大概这段订婚也不见得那么顺利,没过多少天,就传来了三毛自杀的消息。也许,三毛和王洛宾的这段黄昏恋,也是其中一个触点吧,后来王洛宾觉得对不起三毛,创作了那首著名的《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且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赎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