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喜头鱼?红菜薹(1 / 1)

喜头鱼,真好吃,拣大的,煮汤吃。红菜薹,绿油油,买一把,炒腊肉。

选自彭翔华《武汉民间童谣辑注》。

鲫鱼,武汉俗呼“喜头鱼”或“喜头”,也有把小喜头鱼叫“鲫子”的,头,旧读tuó。拣,读gǎn,挑选。武汉人喜欢将大一些的喜头鱼(半斤左右)清水炖煮,不需要多的作料,加盐加姜略加一点醋即可,汤汁浓白,味道鲜美。

关于喜头鱼名称来由有两种说法。

学者考证,据《本草纲目》记载,此鱼“性喜偎土”,因此应叫“喜土鱼”,武汉话“土”和“头”相近,所以就读成了喜头鱼。

民间传说,过去有个卖鱼的没有什么文化,“鲫”字太繁笔画多,写不好,就照读音写成“吉鱼”。碰到那个买鱼的也不认识“吉”字,但看出来它是办喜事时墙上所贴“喜”字的上半截,就叫它“喜头”,于是,人们都唤鲫鱼为“喜头鱼”,又吉利喜庆,又通俗好懂。

武汉人烹调喜头鱼,传统风味有“豆瓣鲫鱼”、“番茄鲫鱼汤”等,现在的“烧烤鲫鱼”也不错。喜头鱼个头不大,一般最大的也就七八两重,现在有一两斤甚至两三斤大的,这个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喜头鱼了,这类大块头叫做湘云鲫,是由鲫鱼和鲤鱼杂交培育出来的新型鱼种,这种鱼生长速度很快,经济价值较高,但味道逊于普通鲫鱼,比起野生鲫鱼就差得更远了。

如果要评选湖北的菜蔬之王,红菜薹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它是湖北菜蔬的优秀代表,没有之一,而洪山菜薹则是珍品中的极品。据记载,洪山菜薹历代是鄂地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曾被封为“金殿玉菜”,民间有“梅兰竹菊经霜翠,不及菜薹雪后娇”之说。它与武昌鱼齐名,一荤一素,一动一静,堪称楚天鄂地两大名菜。

红菜薹别名芸薹、芸薹菜、油菜薹、紫菜薹、红油菜薹等。民间传说,凡是听得到洪山宝通寺钟声的地方所产菜薹就很好,这个范围虽有限,但也不小,它含盖了石牌岭、马房山、珞珈山、小洪山等。于是又有人说,洪山宝塔的落影之地所产菜薹才是最佳的,这个主要指白芋山和吴家山之间一块名叫“学田垄”的地方,大约有两百亩,此地直通晒湖,不仅土质肥美,而且有泉水浇灌,“味尤佳,它处皆不及”。“塔影钟声映紫菘”,这些传说赋予了洪山菜薹的神秘性。

在《齐民要术》、《唐本草》、《唐本草注》等古书中,都有关于紫菜薹的记载。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言:“此菜易起薹,须采其薹食,则分枝必多,故名芸薹。九月、十月下种,叶形似白菜,冬春采薹必为茹,三月则老不可食”。康熙十三年《武昌县志?卷三》记载:“蔬之属,有芸薹,即油菜,春始荞”。乾隆十二年《汉阳县志?卷九》描述:“芸薹,紫干亭亭,茎叶肥择,在冬蔬中,味清而胰,种宜肥壤,秋植冬可撷英”。

“米酒汤元霄夜好,鳊鱼肥美菜薹香”(清·徐鹄庭《汉口竹枝词》)。红菜薹的食用部分为嫩花茎。脆嫩爽口,风味独特,色香味俱全。着名武汉籍作家池莉在小说《致无尽的岁月》中曾这样写到洪山菜薹:“广东的苦瓜味道太淡,海南的空心菜味道太淡,北方的萝卜味道太淡,湖南、四川的辣椒太辣,绍兴的臭豆腐太臭……只有洪山菜薹,只有洪山菜薹才叫做香!”

关于洪山菜薹的传说故事很多,比如苏轼兄妹畅游黄鹤楼以后,为了能吃到洪山菜薹,竟然滞留武昌数日,推迟行程;直到一尝为快后才离去。又如观音娘娘把一粒天堂的菜薹良种遗留在洪山宝通禅寺的宝塔之顶,先有宝塔,后有洪山菜薹;再如唐朝的开国元勋尉迟敬德为了能吃到洪山菜薹,造塔镇妖,先有洪山菜薹,后有宝塔。《武汉通览》中记载的洪山菜薹则与一则凄美的爱情故事有关。孙权为了孝顺母亲,命当地官员每年将洪山菜薹运至建业,直到吴国太过世,因此洪山菜薹又被世人称之为“孝子菜”。

一些大人物酷爱菜薹爱出了格,利用权势频出惊人之举,引得民间议论纷纷,或作词或炼句,以讽以刺。

清光绪初年,合肥李勤恪督湖广,酷嗜此品,觅种植于乡,则远不及。或曰“立性有宜“。勤恪乃抉洪山土,船载以归,于是楚人谣日:“制军刮湖北地皮去也”。此为“刮地皮”的故事。 湖北都督黎元洪去北京当大总统,他的夫人想家乡,欠洪山菜薹吃,也曾将洪山之土运了几火车皮到北京试种,结果,桔逾淮为枳,菜薹不是那个味,只好恢复火车运输。蔡寄鸥在《四十年闻见录》中记载了此事,并仿唐人诗句云:“汽笛一声妃子笑,火车载的菜薹归。”此为“妃子笑”的故事。

1949年,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张群飞来武汉为蒋介石游说未果。临走前,责令湖北省主席张笃伦“今晚准备300斤正宗洪山菜薹装机,明早我带回南京孝敬委员长”,时人写诗讽道:“从此辞去鄂州路,空载洪山菜薹归”。此为“飞行菜”的故事。

“紫干经霜脆,黄花带雪娇”,身着紫衣、头顶黄花的红菜薹,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应承“紫气东来”之说,是人们送旧迎新的吉祥之物,红菜薹炒腊肉,至今仍是武汉市民春节前后的时令佳肴。

洪山菜薹如今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盛名不衰的千古名菜。

鲫鱼,武汉俗呼喜头鱼

从洪山宝塔向东的景观。美国人Frederick G. Clapp摄于1913年~1915年 洪山宝塔附近的一座牌坊,美国人Frederick G. Clapp摄于1913年~19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