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团结互助才能和谐共处(1 / 1)

舞动的生命 马小磨 1008 字 6个月前

各位领导、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我叫马汉琴,来自机关教育科。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团结互助才能和谐共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笔下描述的世外桃园景象曾让多少人向往和憧憬。是啊,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谐能产生美,和谐更能生发力量。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一直在不懈地追求政治和谐与社会和谐,尤其是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人们更是尝试着对美好未来的探索。京都议定书的广泛认同,“非典”时期手牵手的互帮互助,印度洋百年罕见的大海啸面前人们的肝胆相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现有的矛盾与问题,我们更需要实实在在的努力,以及开阔的胸襟和视野。音律和谐,必能弹奏出优美动人的乐章;社会和谐,必将带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

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那么,构建和谐社会,要靠什么?仅仅依靠法律和制度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而诚信友爱则为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的道德土壤。何为诚信友爱?正如胡锦涛同志阐述的那样,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历史经验也一再证明:判断一个群体是否健康、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就是看它有没有团结互助的道德风尚。

几年前,我教过一个学生,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离异了。读二年级的时候,父亲也丢下她离家出走了。一夜之间,她成了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孩子。

就在她困惑无助的时候,周围的人向她伸出了友爱之手。监狱领导和学校领导研究决定,共同负担她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到18岁,并安排她在学校住宿;全体师生为她捐款捐物,教她洗衣洗澡,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如今,这个学生已经长大成人,有了一份工作。

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奉献爱心的人,这个孩子怎么能完成学业?如果没有这些奉献爱心的人,这个孩子幼小的心灵将会埋下怎样的阴影?如果没有这些奉献爱心的人,这个孩子怎么能茁壮成长?

在我国儒家伦理思想中,“和谐”、“互助”、“仁爱”等道德观念被人们推崇备至。仁爱伦理要求人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社会上的困难人群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

我到教育科虽然只有一年的时间,从事教育改造工作不长,但却深深感受到了我们监狱对服刑人员的真心挽救和关爱之情。

记得服刑人员郭某,99年入狱以来,因哮喘病伴肺气肿,长期住院,为了让他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经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监狱为他办理了保外就医手续。可这7年里,他的父母已经双亡,已无处可居。得知他的艰难处境后,监狱领导十分担忧,立即派人与襄樊市司法局联系,协助解决了他的生活安置问题。这件事无论是郭某本人还是那里的村民们,无不感叹我们监狱对服刑人员的关爱和帮助。

如果说我们对子女、服刑人员的关爱和帮助还或多或少与自身行业的要求有些关联的话,那么,八监区民警高建乐舍己救人不留姓名的感人故事则展现了监狱民警在人民群众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

7月17日那天,是高建乐的休息时间,他正在市场里选购装修房子的材料,可听到呼救声,顾不上思索,马上跟着人群向市场旁边的小清河跑去。那时,时间已经不早了,他回家还要再走60多里的路,他完全可以不去浪费时间;那天,他穿着便服,也完全可以不去救人,没有任何人可以指责他的不是;那时,水流太急,跳入水中也许自己的生命将会不保……应该说,在他的面前,有太多的理由让他退避三舍,但他毅然选择了义无返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做了最好的诠释。

当落水者的亲属手捧着烫金锦旗,专程从襄樊赶来表示感谢时,同事们才知道这件事。谈及此事,高建乐说:“我看到的是洪水中两条鲜活的生命,就如同我的老父亲和小女儿。我只希望岸上的人们能想到,帮助他人有时候就是帮助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面对摄像镜头,他再次要求:“我的事很小,请不要宣传!”是啊,这就是一位普通民警的心声——在生死悠关之际挺身而出,在荣誉面前却淡泊名利。正是这种心声,使他在滚滚的洪水面前毅然纵身跳下;正是这种心声,使他在纵身跳水时丝毫没考虑自己的手机和近万元的现金后果如何;正是这种心声,使他上岸后,看到救护车的到来,选择了悄然离开……“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啊,帮助他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但森林可以改变气候!一个人不能改变社会,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则可以改变社会!只要人人都充满爱心,这世界便充满了爱;只要人人都关注身边人的冷暖,这世界便温暖如春;只要人人都“以团结互助为荣”,关注社会风气,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处处美好,处处和谐。也惟有如此,中华民族才会永远屹立在世界优秀民族之林!谢谢大家!

(备注:该演讲获监狱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