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理论应用(1 / 1)

一、来访者中心疗法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来自他的治疗实践。1942年,罗杰斯在《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非指导式疗法,1951年,改成来访者中心疗法,到了1974年,又改成为个人中心疗法或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名称虽然改变,但基本理论和实施过程大致没变。

(一)治疗目标

罗杰斯的治疗目标在于帮助当事人减少人格的内部冲突,整合自我与人格,发展积极的生活方式,变成一个功能完善的人。

(二)治疗技术

罗杰斯从现象学出发,认为心理治疗的中心是当事人,强调要相信当事人的人格力量,充分尊重当事人的个性。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来访者是自己最好的专家,他们有能力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治疗者的任务是促进来访者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进一步地了解,以找到解决办法。强调引导当事人的方法,而不是指示或者灌输。治疗者的任务不是改变来访者,而是要努力启发来访者的自我指导能力。

在整个面谈的过程中,治疗者不给劝告、不做评价、不给资料,也不给予指导或劝说,只是倾听。治疗者要不断地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他到底在说什么?他要表达的最特殊的信息是什么?在当来访者语言中断时,给予鼓励,支持对方继续下去。避免做解释、做批评。治疗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当事人澄清(clarify)、反映(reflection)自己的认知特点和感情,使他们能发现被扭曲、被束缚的自我。

罗杰斯相信将模糊的感觉变成精确的文字,可以帮助来访者更加了解自己。这种技巧就是重述来访者的叙述,但并不是逐字地重复。下面这个例子,面对的是个人认同感挣扎的女性来访者。

来访者:我想,我只希望知道要做什么,但是可能没有人能给我那个东西。

治疗师:你了解你大概在寻找别人无法给你的立即答案。

来访者:我真的不知道,我不知道我在寻找什么。只是有时候我在怀疑我是否神志不清,我想我是个疯子。

治疗师:这只是提醒你,你并不是像自己所想的那样正常。

来访者:对!叫我不要担心是愚蠢的,因为我真的担心。这是我的生活啊!噢!我不知道如何能够改变我对自己的概念,因为那正是我所感觉到的。

治疗师:你觉得与别人大不相同,而且你不知道如何修正。

来访者:当然,我了解这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因为每一件事都有一个开端。我不只是某些地方或有些事有点做不好。况且,我猜我们多少都必须要看得出来,这是一种再教育。但是,我不觉得我自己能够单独做到。

治疗师:你了解这根源必须回到很久以前,在许多方面,你将必须重新开始做,但是你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做到。

来访者:对!这只是一个想法,这是我看见自己生活中所经历的方式,到了五十岁、六十岁、甚至七十岁时,仍然思考这些恐怖的想法。只是这似乎不太值得。我是说,多可笑啊!当每个人在过他们的生活时,我在旁边观看,这好像不太对。

治疗师:当你用这种方式看的时候,这种未来看起来好像不是很光明。

来访者:对!我知道我缺乏勇气,那是我最缺乏的东西了。这就是了!因为其他人不是那么容易动摇……要解释这些事是件困难的事。只是这好像是真的,但是我有点嘲笑它……这是非常混淆的感觉。

治疗师:逻辑上来说,你明白勇气是你的一个缺陷,但是在你的内心,你发现自己在嘲笑这种说法,而且觉得这真的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是吗?

来访者:对极了!我总是使我自己与众不同。这就对了!

(三)治疗条件

罗杰斯非常强调来访者与治疗者之间的心理气氛,良好的心理气氛对来访者的意义比治疗技巧更为重要,因为在这种气氛下,来访者没有防御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接触到潜在的自我。要想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必须给来访者提供三个条件:

1.真诚一致

治疗者要真诚、坦白、开放地对待来访者,表现出真实的自己,没有虚伪的面具,不去扮演学到的治疗者的角色。罗杰斯曾这样论及真诚:在咨询关系中,真诚的主要功能就是能使来访者对治疗者产生信任,这种信任再进一步导致改变。在这种真诚的人与人的关系中,治疗者能坦白地与来访者分享自己的感受,甚至包括负面的感受。罗杰斯相信来访者能够分辨出治疗者对他是否真诚。

2.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是指治疗者对来访者的无条件的尊重和认可。要积极地看待来访者,将他看作是一个有价值的、能够成长的人,给予完全的、无条件的关怀。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能够创造一种没有威胁的情境,在此情境下,来访者能够自由地表达并且接受自己的感受,不担心会被拒绝。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并不表示治疗者必须赞同来访者所说的每一件事,特别是可能对来访者本人或其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但是要能够接受、承认这些层面的东西。

3.设身处地的理解

指治疗者在心理治疗中,能够感知来访者的经验、感受以及对他的意义。这不是对他的经验做诊断式的陈述,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与来访者有同样的感受。罗杰斯曾这样描述:感受来访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这就是共情。它对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感受来访者的愤怒、害怕和迷乱,就像那是你的愤怒、害怕和迷乱一样,然而并未将你自己的愤怒、害怕和迷乱卷入其中,这就是我们想要描述的情形。

用两句中国成语来表达这种意思就是:“设身处地”和“感同身受”。它的治疗功能表现在,共情理解能够极有力地帮助当事人理清他的思想、感受,也就是一种澄清作用。按照罗杰斯的说法,首先就是来访者开始学会倾听自己,逐渐接受来自他内部的消息,包括那些他以前总是否认和压制的感受,同时他也变得更能接受自己,采取像治疗者一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从而走向更协调统一的状态。

(四)治疗结果

如果有效的治疗发生了,在来访者身上会观察到下列变化:

1.来访者会更加无拘无束地表达对生活的感受。

2.来访者将更准确地描述他们自身以及周围的各种事件。

3.来访者开始察觉到在他们自我概念和某些经验之间的不协调。

4.当来访者体验到不协调时将会感到威胁,但是治疗者的无条件关怀使他能继续体验不协调的经验而没有必要曲解和否定它们。

5.来访者最后将能准确地用符号表示,从而意识到过去被否定的或曲解的各种情感。

6.来访者的自我概念被得到认识,从而能纳入那些以前曾拒绝认识的经验。

7.当治疗继续时,来访者的自我概念增强了与他们经验的协调,也就是说,他们现在包含了许多以前感到威胁的经验。当他们很少受到经验威胁时,他们就变得较少防御了。

8.当治疗继续时,来访者越来越多地像他们生活中最有权威的评价经验那样体验他们自身。

9.如果最后来访者是按照他们机体评价过程,而不是按照价值条件来评价他们的体验时,治疗就获得成功。

要使这一切成为可能,只有通过来访者对治疗者给予他们的无条件关怀的理解和治疗者努力了解来访者如何看待事物才能达到。

总之,在罗杰斯看来,治疗过程就是使来访者在生活中使用他们自己的机体评价过程。治疗的结果就是让来访者剥下平时应付生活的各种伪装、假面具或各种角色,从而真正成为他们自己。

习栏5-3

机场里的自我表露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在机场的大厅里等飞机的时候,一个陌生人坐在你的身边,开始与你谈话。你认为这种谈话大致会达到什么样的亲密程度?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有这样的原则,那就是不会对刚认识的人透露太多个人的信息,人们自我表露的程度可能会视对方的表露程度而定。研究认为,表露的相互性规则非常强烈,在这样的情境下,亲密的表露会引发更多的表露。

为了验证这种说法,学生实验者与单独坐在波士顿罗根机场的成人进行接触(Rubin,1975)。学生向被试解释说,他们要做一个作业:收集手写样本来和自己的手写样本做比较。学生们给被试一张纸,纸上有两个空格,一个空格是学生的手写样本,另外一个空格是留给被试写东西用的。

学生实验者先写下他们的名字和年级,然后会将亲密程度不同的信息写在纸上。有的学生写了一个低亲密度的信息:“为了完成学校的作业,我正在收集手写样本”。

有的实验者写下一种比较中性的信息:我最近在考虑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在过去几年中,我交了几位好朋友,但许多时候我仍然觉得很孤单。

还有一些学生会写下较为亲密的信息:“我是个适应良好的人,但是我存在一些性方面的问题。”接下来,学生将这张纸交给被试,告诉他们将所想的写在纸上。

当评分者将信息进行统计计分时,发现所得到的结果与预期的相一致。学生提供的信息越亲密,被试的回应就越亲密。比如,有人写道:“我是一个祖母,但是我也曾经怀疑自己的认同”;还有人提出了一个建议:“我是一个职业妇女,对于家庭和工作都能兼顾得很好。我们都有关于性方面的问题,但是爱和生活中其他更多东西比性更为重要”。还有一名被试透露了这样的信息:“我应该算是一个,准备回到我那无能的丈夫那里。”

可能因为那些被试知道以后将不会再看见实验者,所以会尽情地表露。研究者把这种现象称为“过路的陌生人”(passing stranger)或“公车上的陌生人”(stranger on the bus)效应。

二、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不仅在心理治疗界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教育界也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他的自我指导理念适用于咨询人员和来访者、教师和学生、父母和子女、夫妇之间,以及一般的人际之间。

(一)教育目标

罗杰斯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成长的目标,而不是教学方法,这一点与心理治疗的观点是相同的。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罗杰斯所说的自由是指敢于涉猎那些未知的、不确定的领域,能够自己做出抉择的勇气,他认为按照这种教育目标培养出来的人就是功能完善的人。罗杰斯认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现代世界中,变化是唯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这种变化取决于过程而不取决于静止的知识。

(二)实现目标的条件

1.帮助学生形成自我——主动学习(self-initiated)。要帮助学生学会面对生活,正视生活中的问题。

2.教师对学生要有真诚的态度。罗杰斯强调要尊重和爱护学生,教师只有做到真诚地面对学生,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3.对学生产生共情式的理解。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包括对学习的看法,这样就可以理解学生的行为反应,而且,还要欣赏学生,欣赏学生的感情与人格。罗杰斯认为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能,或者教学资源和设备;而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可见,罗杰斯对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强调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罗杰斯强调以人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提倡非指导性的教学原则。他强**师要信任学生,并为学生所信任。要相信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力,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到自信,这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前提。具体如下:

1.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担学习过程的责任,一起制订课程计划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2.教师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鼓励学生把个人的知识、经验纳入到这种学习资源中;

3.让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或者与别人共同制订,探寻学习的兴趣;

4.创造一种促进学习的良好气氛,使学习更加深入,进度更快;

5.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的连续性,而学习内容则是次要的;

6.学习目标应该由学生自己确定;

7.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由学生做出;

8.使学习以更快的速度进行下去,并渗透到学生的行为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