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描述:欧美西部影片创作进程概论(1 / 1)

1.早期西部片:电影发明—20世纪20年代

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在其撰写的《西部片:杰出的美国电影》一文中说,“西部片是唯一一种起源与电影的起源几乎同时的电影类型”。19世纪末,银幕上已然出现了西部传奇人物“水牛比尔”的形象。但是,第一部名副其实的西部片当属埃德温·鲍特(Edwin S.Porter)的《火车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1903),虽然它的拍摄地点在美国东部的新泽西州。影片取材于一件邮车被劫的社会新闻,表现的是一群匪徒对一辆邮车抢劫以及最后被警察一网打尽的故事。《火车大劫案》给当时的美国电影带来了美国西部现实生活的气氛,成为美国经典故事片样式。影片中虽只有14个场景,但已有了歹徒犯罪、追逐、歹徒被击毙这些西部片一直使用至今的元素,为西部片定下了基调和发展方向。《火车大劫案》也是美国早期故事影片中最成功和最有影响的作品。此后,电影大师格里菲斯拍了《大屠杀》(1912),詹姆斯·克鲁兹拍了直接取材于美国历史、被认为是歌颂西部地区开拓者的史诗的《大篷车》(1923)。西部片大师、西部片模式缔造者之一的约翰·福特拍了第一部西部片《铁骑》(1924)。

在无声电影时代,西部片日趋繁荣,出现了许多扮演牛仔的明星。著名演员威廉·哈特1914年登上银幕。从1920年《收费门》开始,威廉·哈特(William S.Hart)参与扮演人物较有个性、细节较真实的西部片。在这类西部片中,他常常是又好又坏的牛仔或警长,在一位善良女性的帮助下走上正道。他和后继者汤姆·米克斯(Tom Mix)为以后的西部片拍摄打开了思路。

2.经典西部片时期:20世纪30年代—40年代

20世纪30年代是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时代,西部片产生了大量的一般化廉价作品。当时几乎每片必歌,西部片里的牛仔把荒凉的西部变成了乡村音乐之乡。这一现象到30年代末告一段落,这时世界处在大战爆发的前夜,美国开始反思它的传统价值,以求寻找到使这一国度可以炫耀于世界的精神体系。西部片适应了这种心态,拍摄了一大批经典之作,包括《西部人》(The Westerner,1940)、《龙城风云》(The Ox-Bow Incident,1943)、《侠骨柔情》(My Darling Clementine,1946)、《红河》(Red River,1948)、《浴血金沙》(1948)等影片,其中最著名的是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

约翰·福特(John Ford)一生拍摄了一百多部影片,其中西部片占了三分之一。1924年,他因执导西部片《铁骑》一举成名。《关山飞渡》(Stagecoach,1939)以犹他州的著名大峡谷为拍摄外景。福特的西部片大半是以该地为背景的,这不仅是因为那里是印第安人的故乡,更重要的是福特看中了那里的壮观的景色,那些高耸入云的碑式山岩几乎成了福特影片的标志。福特认为,美国西部边疆的开发史就是美国文明的发展史。他本人站在“文明”的白人一边,支持殖民者镇压印第安人的反抗,在《关山飞渡》中的印第安人仍然是邪恶残暴的形象。由著名西部片明星约翰·韦恩 (John Wayne)扮演的男主人公灵果以非凡的勇气和力量抵抗印第安人潮水般的进攻,守护驿车和车内的白人们。《关山飞渡》标志着西部片类型样式的成熟,奠定了西部片在美国电影中的重要地位。

西部片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根据当时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地调整影片的价值观念。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表现白人与印第安人对立的经典西部片有所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部片有了重大变化,昔日的英雄主义色彩逐渐消退。

3.心理西部片时期:20世纪50年代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部片中对西部英雄和以民众为代表的社会的描写发生了深刻的变化。50年代正值“冷战”愈演愈烈的时期,而“冷战”中在外交上所奉行的孤立主义也深深地影响了普通美国人的生活,包括西部地区的社会形态。另外,工业化社会和高科技产生的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让人们对简单的以身抗暴、铲除社会渣滓的经典西部片中的牛仔英雄和黑白分明的善恶势力产生了怀疑,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流行于50年代的“心理西部片”(The Psychological Western)。

弗雷德·齐纳曼导演的《正午》开创了“心理西部片”的先河,既有较强的文学价值,又有较深的象征意义。整部影片将复杂的叙事成分全部精简省略,只运用必要的要素构成整个故事。影片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影片的长度和故事情节发生的实际时间长度几乎一模一样,观众可以对着表看。此类西部片主要表现英雄处理社会问题时的无能为力以及与社会民众的对立,也对经典西部片中的价值观进行了反思。这些影片也大多属于巴赞所谓的“超西部片”:“可以说‘超西部片’是耻于墨守成规,力求增添一种新旨趣以证实自身存在的合理性的西部片。这种新旨趣涉及各个方面,如审美的、社会的、伦理的、心理的、政治的、色情的……简言之,就是增加非西部片固有的、意在充实这种样式的一些特色。”[1]

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影片还有《原野奇侠》(Shane,1953)、《搜索者》(The Searchers,1956)等。《原野奇侠》(Shane,1953)叙述牛仔肖恩途经西部地区里的一个农场,引起了农场主斯塔雷特一家的警惕。原来有一伙以雷克为首的恶徒为了侵占农民的土地而不停地骚扰当地居民。斯塔雷特知道了肖恩的身份后,欢迎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并力邀他留下来帮忙。不久,肖恩在镇上的小酒馆里遭遇了雷克一伙的挑衅和污辱,而不甘愿放弃土地的农民们虽然集合起来共同商量对付雷克团伙的方法,但是当肖恩单枪匹马与雷克一伙对打时,他们只能旁观而无能为力。肖恩在农场里辛勤地劳作着,他与斯塔雷特一家相处得颇为融洽,他甚至与斯塔雷特太太互相萌生了爱意,而斯塔雷特的儿子乔伊则因为肖恩常常教给他一些打斗的方法而视他为心目中的英雄。同时,雷克一伙一直在想方设法地挑起事端,忍无可忍的肖恩终于挺身反抗,凭借一己之力铲除了雷克团伙。农民们的威胁解除了,但是为了避免与斯塔雷特为了争夺女人而发生冲突,肖恩最终选择了牛仔们经典的结局:独自离去。他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茫茫原野上。约翰·福特导演的《搜索者》反映了福特在晚期创作中,对自己以往所塑造的那些“边疆神话”的反思。《搜索者》反而从印第安人的观点去表现白人的残忍丑行。影片表现一个美国军人为寻找被印第安人掳走的侄女,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搜索。当他终于找到了已经习惯了在印第安人中间生活的侄女时,他残酷地杀光了那群印第安人。但是这种残忍行为引起了侄女的反抗和憎恨。上校的亲友们也对此不能谅解,把他拒于门外。在影片的结尾,这个屠杀印第安人的凶手站在阳光灼照的荒凉平原上,孤独无依,神情迷惘。这是对历来西部片无端仇恨印第安人的殖民主义心理的严肃批判。

4.反英雄化的西部片: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从20世纪60年代起,西部片经历了非英雄化的过程。代替西部英雄的,是一些反英雄——在心理和形体上都很弱的人。约翰·施莱辛格(John Schlesinger)导演的《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1969)和彼得·博格丹诺维奇(Peter Bogdanovich)导演的《最后一场电影》(The Last Picture Show,1971)中,关于“蛮荒的西部地区”的神话已经破灭,只是变成了对昔日英雄气概的回忆和怀念。阿瑟·佩恩(Arthur Penn)的《小巨人》(Little Big Man,1970)对西部片样式做了深刻的改造。影片叙述了美洲印第安人惨遭白人殖民者灭绝的悲剧,同时也以讽刺的眼光去看美国历史,把当年率领美国讨伐队的“民族英雄”卡斯特尔将军描绘为疯狂的刽子手。由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扮演的主人公,本来是白人,十岁时被印第安人收为义子,长大就成了印第安人,后来他终生处于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霍夫曼完全不像传统西部片中的那些主角扮演者。他扮演的主人公显然缺乏自信、力量和机智。他的婶婶想把他培养成剽悍的射手、真正的“牛仔”,但是他始终不能朝人开枪。在这里,主人公变成一个弱者、反英雄,可是他所谓的弱点其实是人性的表现。罗伯特·奥特曼(Robert Altman)的《马凯勃先生与米勒夫人》(McCabe and Mrs.Miller,1971)也改变了西部片的传统概念,这部影片仿佛是西部片所有规律的对立物。影片叙述马凯勃先生的故事,他来到西部地区,给那里的淘金者带来了值得怀疑的文明之果:威士忌、纸牌和妓院。影片里并没有那种主持公道的传统英雄人物。马凯勃先生无论性格还是职业,都远非英雄人物类型。周围环境与西部片对西部地区的传统描写也毫无共同之处。在这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部片中,经典时期的西部片的价值观和社会风貌已经发生解体,而且这些影片中大多对纯粹的暴力进行了反思。

这一时期优秀的西部片还有《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1968)、《大地惊雷》(True Grit,1969)、《虎豹小霸王》(1969)、《流寇志》(又名《日落黄沙》,The Wild Bunch,1969)等。山姆·佩金伯导演的《流寇志》彻底颠覆了西部片传统模式,片中的主角们不再是正义的牛仔,而是一群土匪。他们所对付的不过是比他们更坏的坏人。影片极度渲染死亡场面,用慢镜头拍摄人体中弹的特写,这种手法后来在吴宇森手中被“发扬光大”。至此,西部神话被彻底终结。

在此时期,还要特别提到的是“意大利西部片”,又称“意大利面西部片”“通心粉西部片”。这是一种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西部片。欧洲人一向热爱西部片,也曾不断拍摄西部片。早在电影发展初期,欧洲的导演就已做了类似的尝试。不过相对来讲,直到 1960年欧洲西部片制作数量还是很少,尽管有其历史渊源,但是却并未形成潮流,也并不广为人知。欧洲大陆的观众也更爱从美国西部片中寻找乐趣。到1960年,受市场压力所迫,美国西部片的产量日益减少,而由于发行问题这些影片在欧洲也难得见到。这样,欧洲的制片商开始尝试制作本土西部片,但其多为西班牙佐罗打斗剧和美国B级西部片的劣质仿效品。唯一的例外是Michael Carreras导演受西班牙投资拍摄的《野蛮之枪》(Savage Guns,1961)。这部电影证明,虽非全然原创,制作精良的西部片也依然可以于异国他乡成功。然而,大多数的同类电影仍然乏善可陈,粗制滥造,直到1964年才开始有起色。当年,意大利裔导演塞尔乔·莱昂内(Sergio Leone)导演了第一部西部片《荒野大镖客》(1964),接下来两年他又拍了《黄昏双镖客》(For a Few Dollars More,1965)、《黄金三镖客》(The Good,the Bad and the Ugly,1966),被称为“镖客”系列。这些影片上映后大获成功,立即在欧洲各国和美国传开。1969年,莱昂内拍了颇有特色的西部片《西部往事》。“莱昂内影片的主人公已经不是什么英雄,他们或是为了钱可以受雇于任何人的职业枪手,或是匪徒、流浪汉、通缉犯,他们当中没有一个道德完善的人。莱昂内极力避免好莱坞西部片中好人、坏人两方斗争的格局,代之以三方甚至是四方的冲突。影片的冲突也不是正义与非正义的斗争,而是个人利益的冲突,或者是生存竞争。”[2]除了《西部往事》在美国西部实地拍摄外,其余莱昂内的西部片都以西班牙南部沙漠地带为外景地。影片摄影考究,画面美丽壮观,粗犷中带有凄凉,野蛮中含着怪异。与大部分好莱坞西部片相比,莱昂内的影片更着重展现人物和人对事物的反应。他偏爱大特写,片时很长,节奏慢,音乐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营造氛围的作用。

意大利西部片的著名导演还有塞吉奥·考布西(Sergio Corbucci)等。塞吉奥·考布西的代表作有《姜戈》(Django,1966)、《伟大的寂静》(Il grande Silenzio,1968)等。作为整体来说,意大利西部片没有美国片所具有的浪漫主义和乌托邦色彩,而是更粗野、更辛辣,变焦镜头和强烈的音乐往往从外部大大加强各个场景的野蛮,在许多方面发展或强化了美国西部片的形式感,证明了西部片模式的力量。如今“意大利西部片”的名头已经被用来标示任何由欧洲大陆电影工作者投资拍摄的西部片。

5.西部片衰落与再兴: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事实上,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西部片已经渐显颓势了,这一时期鲜有高质量的西部片出现。20世纪到80年代,西部片作为一种类型近乎消失了,但是西部片这一类型样式对于美国历史而言是如此独特,其视觉形象又是如此富于电影化,因此仅对美国观众来说,他们是不会轻易向西部片告别的。

20世纪90年代伊始,影坛上呈现了《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1990)、《不可饶恕》(Unforgiven,1992)、《离魂异客》(Dead Man,1995)等一批西部片。特别是前两部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使久违的西部片再次呈现强劲的势头,并且以“重新阐释美国西部历史”的旗号宣布了西部片时代的降临。不过,这与传统意义上的西部片已经有了较大距离,这体现在:这些影片总体上看,在形式感方面有所增强,但在内容方面却有所弱化。

《与狼共舞》描述美国在南北战争结束时,一位美国士兵与印第安苏族的故事,是一部反映西部历史的史诗片。通过士兵的视角,观众可以逐步深入陌生的印第安社会、文化、习俗、日常生活以至其代表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看到西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风光。邓巴身上表现出的忧郁、骄傲气质和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暗合了道家文化中清静无为、个性至上的价值观,不经意间拉近了不同民族间的距离。片中猎牛场面气势恢宏,蔚为壮观。《与狼共舞》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内涵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该片在第63届奥斯卡评奖活动中一鸣惊人,荣获12项奖项提名,并最终夺取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和最佳音乐七项大奖,令世界为之瞩目。

由主演过多部西部片的著名演员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所导演的《不可饶恕》(Unforgiven,1992),讲述堪萨斯州的农民威廉年轻时曾经是一个杀人不眨眼、令人闻风丧胆的劫匪和暴徒。自从他与漂亮的克劳迪娅结婚,生下两个孩子后,威廉决定弃恶从善,过正常人的生活。生活本来可以这样平静地过下去。但两年后,怀俄明州大威士忌镇发生了一名喝醉酒的牛仔殴打妓女并把一名妓女毁容的恶性事件。妓女们十分愤怒,她们纷纷捐出钱财,以1 000美元悬赏捉拿罪犯和他的同伙。起初威廉不愿卷入这罪恶的勾当,因为他想起自己曾承诺过妻子,不再牵涉江湖杀戮,可是,为了那为数不少的赏金,为了能让年幼的子女过上富裕的生活,告别枪手生涯11年的威廉决定重操旧业,参与这场追杀行动。最终他铲除了祸害妓女的恶棍及其手下。在了结这宗血腥的杀戮并领取了赏金后,威廉带着两个孩子离开堪萨斯州,前往旧金山市经商。《不可饶恕》重新阐释、甚至颠覆了经典的西部牛仔的英雄形象,在该片中,威廉铲除恶势力不再是出于伸张正义的目的,而是冲着那笔可以让自己的家庭过上更好生活的赏金。而且,威廉在捉拿罪犯的过程中大开杀戒,也杀害了一些罪不至死的人,这也让曾经的牛仔“除暴安良”的形象产生了复杂的含义。

6.新世纪以来的西部片:2000—

刚迈入21世纪门槛,一部低成本的西部片《美国流氓》(American Outlaws,2001)就曾一度登上美国票房排行榜榜首,这使得沉寂数年的西部片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之中。此后仍然有不少电影创作者选择在银幕上书写西部牛仔神话,体现了西部片长盛不衰的魅力。其中,近年来活跃于美国独立电影领域,且拍摄出一批颇受观众欢迎的科恩兄弟——乔尔·科恩(Joel Coen)和伊桑·科恩(Ethan Coen)——在2010年将约翰·福特1969年的老片《大地惊雷》(True Grit,2010)重新搬上银幕。故事讲述14岁的少女玛蒂·罗斯的父亲被一个穷凶极恶的雇工汤姆·切尼杀害于一个西部小镇上,当地政府却不愿意花费气力去追捕逃之夭夭的凶手,勇敢而早慧的玛蒂遂孤身一人踏上了为父报仇的漫漫长路。她决定拿出她全部的财产雇用一个警察帮她找到罪犯切尼,把他带回家乡,接受法律制裁。一开始,没有人理会这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小女孩,但是当她表现出坚不可摧的决心后,脾气暴躁、经常酗酒的老警长罗斯特·考格波恩终于答应了她的请求。另外,一名来自得克萨斯州的骑警拉博夫因为切尼在得州犯下其他罪行也在追捕切尼,于是三个人一起结伴上路。一路上,他们经历了种种险境,却仍未找到切尼。罗斯特和拉博夫闹翻了,后者策马离去。玛蒂却在小溪边与切尼不期而遇,被切尼劫持到劫匪团伙中。就在玛蒂险些被杀时,拉博夫出现并击毙了其他匪徒,而玛蒂则杀死了正向拉博夫发起攻击的切尼。但是,玛蒂不慎跌进一个蛇洞里,并被毒蛇咬伤。罗斯特·考格波恩日夜兼程地带着已陷入昏迷状态的玛蒂前往镇上疗伤。玛蒂最终获救,她成功替父亲报了仇,但也因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失去一条手臂。若干年后,坚韧的玛蒂来到罗斯特的坟墓前,深深地追悼这位故人。这部有着扣人心弦、一波三折的历险情节的电影改编自查尔斯·波蒂斯创作于1968年的同名小说,科恩兄弟的新版本与福特的老版本之间的不同在于,前者更为忠实于小说原著,从小女孩玛蒂的视点去讲述故事,同时也比原版有着更多精彩的暴力对决的场面。

此外,21世纪以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西部片还包括《荒野寻踪》(The Missing,2003)、《沙漠骑兵》(Hidalgo,2004)、《边城英烈传》(The Alamo,2004)、《神枪手之死》(美、加拿大,2007)、《送乡人》(The Homesman,法、美,2014)等。西部片在21世纪仍然散发它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