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群众生活习俗等方面受伊斯兰教的影响较大,形成了独特的民俗传统。
一、节庆民俗
宁夏回族同全国回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的意译,宁夏南部山区回族则称为“小尔德”。每年伊斯兰历9月是穆斯林的斋戒之月。封斋一个月期间,白天不进饮食,一月结束,望见新月,斋戒完成,次日即为开斋节。开斋节清晨起床,人们沐浴净身,换上洁净的衣服,开始在家中炸油香、馓子。上午到清真寺参加会礼,礼拜后还得向老弱病残和贫苦之人布施。然后请阿訇为已故亲人走坟,纪念亡人。走坟后,走亲访友,相互祝贺,邀请亲戚乡邻到家,进行款待。回族群众对开斋节特别重视,庆祝场面十分隆重。
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音译,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故亦称“宰牲节”、“献牲节”,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节日这一天,回族群众沐浴洁身后,穿上节日的盛装,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之后走坟,回家举行宰牲仪式,宰牲的牛、驼、羊肉除了自己食用外,还要分送亲友和贫孤之人。
穆罕默德的生辰和忌日都在伊斯兰历3月12日,这一天被称为“圣纪节”。这一天,回族群众沐浴净身后,炸油香、馓子,然后到清真寺听阿訇讲经、赞圣。之后,人们在清真寺内聚餐。圣纪节是回族群众每年一次规模浩大的庆典。
二、生活礼仪
宁夏回族群众很讲究礼节,晚辈见了长辈要道“色俩目”问安,长辈也礼貌地向晚辈回“色俩目”问好。家中来客按辈分、年龄入座,长者在前,晚辈在后,并不得在客人面前走动。客人入座后,马上沏茶、备饭,即使家里比较困难,也想方设法招待好客人。把饭菜做好端上桌子以后,主人要先说一声“请口到”,接着一再谦让,为客人夹菜,照顾客人吃好饭。众人同桌聚餐时,大家洗手以后,谦让年长的入座上席,要等他动筷子以后,其他人再动。
三、婚俗
宁夏回族的婚俗别具特色,因居住在山川、城乡的不同,婚姻习俗也不尽一致。一般在农村,男女青年情投意合,愿结良缘,女方家人首先要到男方“看家道”,即看男方的条件和为人等情况,如各方面都满意,随即通过媒人回话。男方得到佳音后,很快与媒人一道带上见面礼到女方家说“色俩目”,女方家长愉快接受“色俩目”,表明正式同意两家联姻。此后,男方家便择吉日订婚。女方家也相应给未来的“女婿娃”准备好衣、帽、鞋等礼物。到了结婚这天,双方家里格外热闹。结婚仪式也很特别,当天早晨首先请刚做完“晨礼”的阿訇和满拉到家里过“尔麦里”,表示对安拉的感恩。然后由阿訇为新郎新娘念“尼卡哈”(证婚词),并问新郎新娘是否愿结为夫妻。回答愿意后,由阿訇当众宣布:“从现在起,你们俩正式结为夫妻”,并且告诫一对新人要互敬互爱,白头到老。仪式结束后一般是热闹的“耍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