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区域面积很小,且深居内陆。但宁夏从来都不缺少地理元素。荒漠中崛起的贺兰山、黄土丘陵簇拥的“绿岛”六盘山、舒缓从容的母亲河、“塞上江南”宁夏平原、草原展布的灵盐台地和苍茫荒芜的腾格里沙漠,勾勒出棱角分明的宁夏自然地理景观;纵横交错的历代长城、阡陌交通的水利工程、西夏王朝的繁荣与没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与和平、古老的农业文明和现代工农业文明、瑰丽的回族文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和**气回肠的《清平乐·六盘山》,造就了内涵极为丰富的宁夏人文地理生态。
正因为如此,宁夏区域地理的先驱们扎根这片土地,呕心沥血,从不同的角度,探寻宁夏的自然环境演变、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化和其他地理要素的时空格局,为宁夏区域地理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推的便是汪一鸣先生及其所著的《宁夏人地关系演化研究》。著名地理学家吴传钧院士评价这本著作是“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一个相当全面的动态介绍,的确是一项多学科交叉性研究和古为今用的科学含量高、应用价值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宁夏人地关系演化研究》序一);著名历史学家陈育宁教授这样评价汪一鸣先生及其著作:“在宁夏乃至地理学界,汪一鸣同志可谓是资深专家,是权威”“……这本论文集,汇集了汪一鸣同志几十年来对西北和宁夏地区历史、自然及人文地理研究的主要成果……是宁夏至今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学术著作……在宁夏的学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宁夏人地关系演化研究》序二)。历史地理方面,陈育宁教授主编的《宁夏通史》曾在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得著作一等奖,该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是了解和认识宁夏历史的重要读本,同时也是宁夏历史地理方面的重要文献。地貌方面,周特先先生等所著的《宁夏构造地貌》,图文并茂地系统阐述了宁夏地貌格局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与发展过程、地貌类型和黄河阶地地貌。这些著作以翔实的历史资料、确凿的调查数据、严谨的知识体系、高屋建瓴的学术观点,成为宁夏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经典之作。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本书多处直接引用了这些著作的相关论述,这里谨表达我们对宁夏区域地理研究前辈的崇高敬意!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发展的先驱,是认识地理环境多样性、区域地理格局、地理要素地域分布规律的重要途径,完美地体现了地理学的两个显著特征——区域性和综合性。相对于我国其他省市区,宁夏区域地理研究的历史较短,相关著述并不丰富。作为《中国地理丛书》地方卷的组成部分,由徐国相、陈忠祥、雍幼凯、米文宝编著出版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较全面、系统、科学地介绍了宁夏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和生产力布局特点,总结了宁夏各族人民长期奋斗、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业绩及其面临的问题,是宁夏区域地理的集大成之作。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宁夏已完全融入全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轨道,地理格局特别是人文地理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90年代出版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理》因资料局限性而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宁夏区域地理的认知要求。由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实验室和“区域地理国家级教学团队”、全国高校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承担,王静爱教授任编委会主任的“中国省市区地理丛书”编撰项目,为宁夏区域地理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出版提供了新的机遇。受王静爱教授的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春来教授和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米文宝教授负责组织编写《宁夏地理》分册。对于宁夏土生土长或执着奉献宁夏高等地理教育的地理学人,这的确是一项光荣的使命,但我们也深感压力很大,唯恐由于水平有限而不能全面、系统、深入地为读者展现宁夏区域地理的风貌和精髓。然而,哪怕本书仅仅能够为宁夏区域地理工作者提供较为全面的背景资料,为将来更高水平的宁夏区域地理系统论述提供借鉴,那也是本书出版价值的一个体现。
作为“中国省市区地理丛书”的分册,《宁夏地理》按照丛书的体例结构要求,分为“总论”、“分论”和“专论”三个部分。“总论”部分,主要表述宁夏的地理区位、地理过程和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是宁夏区域地理的基础内容。行政区划不是区域地理的重点,但考虑到宁夏行政区划历史沿革的特殊性,书中较详细地罗列了宁夏有行政设置以来的政区变化历史,以便读者从中了解宁夏发展的历史轨迹。“分论”部分,按照宁夏综合自然区划结果,分别论述了宁夏平原、宁夏中部干旱带、宁南黄土丘陵区、贺兰山、六盘山的区域特征。为了突出各区域自然环境或人文地理的显著特征,体现地理要素的规律性和区域差异性,重点阐述了宁夏平原的绿洲农业、中部干旱带的生态环境修复和区域开发、黄土丘陵区的人地关系、贺兰山和六盘山的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专论”部分,主要内容是具有较强宁夏特色的人文地理专题,包括神秘的西夏王朝及其留下的地理印记,回族人民的特色地域文化以及在宁夏人地关系演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宁夏生态移民。
本书由张春来教授和米文宝教授任主编,北京市昌平区前锋中学高级教师龚继梅、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马正亮任副主编,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朱志玲、李建华、邹淑燕、赵小勇、杨美玲、姚晓艳、杨茂胜、张明鑫、陈晨、卜晓燕、全晓虎、李雯燕等老师和研究生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参编人员还有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沈亚萍同学(主笔完成人口地理特征、旅游地理特征、第八章“贺兰山”和第九章“六盘山”)、博士研究生李庆同学(完成“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区划图”、“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势图”、“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壤类型图”、“宁夏回族自治区植被类型图”、“宁夏河流水系图”、“宁夏交通现状图”制图)。全书由张春来教授、米文宝教授负责统稿。
值此《宁夏地理》即将付梓之时,我们向所有为宁夏地理研究付出心血的前辈学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借此机会,特别感谢“中国省市区地理丛书”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王静爱教授的信任和支持,感谢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厅、林业局等单位为本书提供了相关最新资料,李鹏、马宏利提供了封面照片。
鉴于编写人员水平有限,书中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