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赵盛(1 / 1)

天下末年 慕寒千雪 1322 字 1天前

十一月中旬。

洛阳城外,在此已经对峙月余的周楚两国大军,彻底骑虎难下了。

高诚已经离开长安,坐镇弘农,统筹全局。长安也正在往前线输送大量的冬衣,保证士卒的战斗力。

楚军也是一样,冬衣的更换比周军还要快。而且南面庐江舒县终于被张勋攻破,扬州江北二郡,全归袁术所有。

只是,陆康的身死,也让江东陆氏一族,彻底恨上了袁术。

占据扬州二郡,袁术便任命惠衢为扬州刺史,治理二郡。又以孙策为大将,率军一万,屯驻于舒县,防范仍在江东的刘繇趁此反攻。同时,又派使者联络迟迟未被刘繇剿灭的会稽王朗、严白虎等人,以牵制刘繇。

荆州刘表那边,袁术也没放弃。联络了交趾刺史朱符,许之以利,使其攻打荆南。

荆南地区一直都是荆州的弱点,朱符这位交趾刺史,虽然治理地方不怎么样,颇是残暴。但其带兵打仗,也算的上一把好手。

更兼交趾蛮兵、越兵掺杂,不习战阵,却破谙熟厮斗。放在荆南那连绵不断的山林中,战斗力也没差到哪去。

除此之外,不仅仅是朱符,武陵蛮、南蛮、山越、宗贼等亦是一同举兵。一时间,荆南数郡,四面楚歌。

刘表侄子刘磐,带着两万多荆州兵,先后胜了几阵。只是,贼军甚众,也只好退守汉寿以及临湘两座重要城邑,等待荆北大军来援。

原本也准备伺机夺回南阳郡的刘表,闻荆南急报,立即调派黄祖帅师南下,平定诸贼。

荆北大军一去,袁术再无担忧,立即抽调张勋率领的三万精锐汇合鲁阳大营兵马,出轩辕关,自东而西攻。

楚国几乎所有的兵力,全都出动,十五六万兵马,声势大盛。

还未进入十二月份,张勋大军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的军情,便传到弘农。楚军自轩辕关入内后,立即派兵一万占据了虎牢关,来减轻袁绍势力对战局的威胁。

而后,余下三万人马,攻城拔邑,直抵洛阳城外。

原先周朝派出的几十名官员长吏,也悉数逃回洛阳。所幸这次河南尹诸县占据的时间不长,高诚也没计较这些人的失地之责,只是口头训诫一番。

倒是楚军兵力骤然大增,让老高有点顶不住了。

这袁术是疯了吗?

干嘛死活要怼自己,大周国最近两年也没招惹这贼厮啊!

扩军的事情一直摆在案头,前线总揽洛阳战局的徐荣,也多次请求增派援兵。可是大周兵力根本不够用了,想要增援前线就只有扩军。

思虑了两日后,高诚放弃了。

大周国现有兵力,已经超过十五万之众。河东之地还没消化下来,要是再增加兵力,军费都不够使。

别忘了,大周可还在进行着以工代赈的工程,那可是吃钱大户。还有学校,数万学子全都是朝廷在养着。

要不是加大了商税,大周国的财政早就撑不下去了。

不增兵,也就只能硬撑着了。反正楚军是进攻的一方,兵力又多,粮草消耗更大。周军据有坚城,慢慢耗!

徐荣按兵不动,楚军大将刘勋也是心急。待到张勋一至,立即进行攻城。

攻城主力正是新到的张勋所部精锐,刘勋派遣了三万余人协助攻打南城。其余人马,则是看着洛北周营的敌军主力,以防其袭击攻城部队侧翼。

洛阳城内兵力不多,只有区区数千人。徐荣抽调一军兵力,进驻洛阳。余者兵马,出营列阵,作侧击之势。

一日猛攻之下,洛阳东城、南城堆积了数千具尸身,楚军退回大营。

洛阳坚城,并非是说说而已。援军一至,加上征召的壮勇,楚军连城头都没上去。反倒是伤亡了五六千人,损坏器械不下百架。

一场攻城战,让两军再度安静了下来。

张勋这位楚国大将军,也是束手无策,颇感棘手。

没有内应,想要打下洛阳城,楚国这十余万人大半得堆在城下。损失惨重之下,正合了北面袁绍的心思。万一其众趁势大举南下,这洛阳城能不能守住都是问题。

身在后方的袁术也不着急,心知周国实力不弱,更明白洛阳城由多坚固。只是,愈是如此,愈加愤恨司马防和潘勖这两个蠢货。

不是这二人愚笨,大楚又怎么会成现在这局面。

……

拿下幽州全境的赵王袁绍,坐镇在邺城,端望着南面两大势力的碰撞,心喜溢于颜表。

大将军府中。

由于袁绍封王时间不久,筹建的魏王宫尚未完毕,只好先以昔日的大将军府来继续充当势力中枢。

袁绍正与帐下几位谋士,继续探讨着一些密事。

“子远,刘备那边怎么样了?”

袁绍一问,许攸便来了兴致,喜色洋溢的答道:“回大王,刘备与刘和正欲作乱,已向王允遣使求救。”

“好!哈哈……吾大赵正当趁此机会,夺取并州,以成形盛!”

袁绍立即喝彩言道,面上煞是欣喜。

旁边的田丰暗叹一声,还是忍不住站了出来,言道:“大王,吾军与燕军交战数载有余。今虽灭燕,然兵卒疲倦,冀州各郡,府库去之泰半。此时,正当休养生息,坐候天时,而后南下。”

“中原旦定,并州王允以一疲弊之州,何以抗衡王师。如此方是稳成之策,步步为营,势压诸雄,其等皆无力作阻。而今,兵行险策,稍有不利,幽州非吾大赵所复有也!”

田丰一番话,顿时让袁绍大感不悦,目光看向许攸。身为一国之主,袁绍好事知道自己不能轻易下场。否则,很可能会北上屏蔽言路的不利影响。

许攸立即顶向田丰,言道:“国相所言差矣,吾大赵方立,士民同欢,人心所向。三军将士,披甲戴胄,武功赫赫,无不为大王相贺,为社稷相贺。文武诸君,皆欲借此立国之时,建功立业,拜求将相。大赵上下,幽冀青兖,千万之民,无不趋之若鹜!”

“燕代十万锐士,青兖八万豪杰,塞外五万胡仆,兵精粮足,甲胄俱应。携灭燕之势,士气如虹。更兼伪汉权臣当道,无君无父之辈塞之庙堂。其民饱受纷乱之苦,其卒新尝河东之溃。其内商贾不行,布帛不通,粮秣不生。”

“相卿官吏淫于权斗,将校兵卒匪盗充斥,士族黔首愤懑填胸。伪汉之庭,荒芜暴虐,文不能治一州之地,武不能遮鲜卑之害。大王英明神武,应受天命,率膏腴四土,带甲士百万,正当奉天子制诏,为士民相请,荡涤伪朝,明律清政,安其郡县,泽被其民。”

“王师旦至,伪汉必人心惶恐,朝臣纠于纳走,将校怯于兵事。士民之望,一如婴儿盼父母,久旱盼甘霖。王师所过,必是箪食壶浆塞于道野,摧城拔寨如扫秋叶。区区伪庭,何以阻吾王师!”

畅言数语,许攸更是拂袖拜请:“臣请大王,将师伐之,肃正朝纲。攸不才,智不能定奇策破贼,武不能率王师讨逆。唯愿以残败之躯,为大王马前之卒,牵马坠蹬。”

“嗨~子远快快请起!”

袁绍当即起身,扶起许攸,亲切言道:“子远心切,孤尽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