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事人具体的优点,询问“你是怎么做到的?”是一种“自我赞美”的技巧(De Jong & Berg,2007)。
为了真正实现赞美的效能,令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促使孩子将这些夸赞“入脑”又“入心”,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某个具体优点,询问孩子:“你是怎么做到的?”当孩子能够说出自己是怎么做到的时候,就会发自内心地收下父母的赞美,并且,回答的过程也再次增强了孩子的信心,强化了该优点背后的信念。在未来的日子里,当他们遇到相似的问题或困扰时,会比较容易想起父母曾经的赞美以及与父母之间曾经美好的对话,这对他们来说显然是有好处的。
譬如,孩子写作业总是很拖沓,可最近几天有了进步,能够比较快而正确地完成作业。父母发现并赞美这个进步,然后带着赞赏的口气问:“你是怎么做到的?”或者:“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提高写作业的速度,这是很困难的事情,你是怎么做到的?”(前两句的作用在于,鼓励孩子珍惜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孩子可能说:“提前把作业写完,感觉好轻松啊!”(请别介意,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以前的拖沓是“按时”—按照他自己的时间,而如今加快速度则意味着“提前”)接下来,父母可以“乘胜追击”:“轻松的感觉很好吧?!”于是,孩子会很快乐,拖沓行为将逐渐远离他。
当然,有些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弱,需要父母不止一次地赞美和追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反复强化才能把某个积极行为稳定下来。
赞美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它能够增加人与人的合作性,促进沟通与和谐。
对此,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研究出了一系列很好的互动练习。这里,我们介绍两个适于在家庭当中使用的,供您参考。
自我赞美小练习
家人围坐在一起,每人讲自己的一个优点,要向家人说明自己为何拥有这个优点,要解释成功的秘密,这个解释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如果气氛良好,时间允许,还可以讲一讲:在这个优点上,有谁曾经帮助过自己,自己是否愿意感谢这位帮助者。
间接赞美小练习
该练习尤其适合儿童和青少年。
父母和孩子都在家里,但是父母背着孩子赞美其优点,仿佛他不在家一样。
温馨提示
父母不必刻意地大声说话,也不必担心孩子听不到你们的赞美。因为人是生活在系统之中的,家庭更是一个紧密的系统。无论对方是否在现场,他都可以感应到或者感受到家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