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早餐时间是8时30分,但我们7时30分就已经吃完早餐。这里的早餐比纽约的简单多了,只有咖啡、冰奶、面包、果酱、奶油和燕麦片。
我们一干人到室外转了一圈,外面寒意袭人,只拍了几张照片,就感到冻手。还好,我们早备有羽绒之类的衣服,正好派上了用场。
上午游览市政厅、省议会、多伦多大学和电视塔。
市政厅是多伦多的行政机关。多伦多是一个市长议会制的自治市。《多伦多市法案》赋予多伦多这一加拿大最大城市在制定市政福利和征收新税等方面更大的权力及自由度,并确保市政府的运作更具问责性和透明度。
多伦多市长由民间直接选举产生,多伦多城市委员会是一个单院制立法机关,由来自全市不同地方的44名议员组成,市长和委员会的议员任期4年,可以连任。
多伦多市有两个市政厅,新市政厅虽然冠以“新”字,却已历经47个春秋,年近半百了。而年过110多岁的旧市政厅,也早于1965年改作他用,但人们仍然亲切地称它为旧市政厅。
建于1965年的新市政厅,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中心,是多伦多一个独特的地标性建筑,是多伦多市内最新颖别致而且极富特色的代表性建筑。建筑由3部分组成:两座高度不一的弧形薄片办公大楼相对而立,一座为25层楼,高68.6米;另一座31层,高88.4米。中间是一个被环抱的扁圆形的会议厅,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半开半合的蚌壳,内含一颗“夜明珠”。
相对而立弧形高楼的下部是一片3层高的裙房,其中布局着市政府所属各种对外机构,裙房之上就是两座圆弧形板片式高楼。两个弧形高层建筑,朝外的立面是带有竖线条的实墙,朝内的立面开着大片玻璃窗。整体建筑显得简洁淡雅、巧夺天工,代表着多伦多的历史和成长。在20世纪60年代,这座建筑物标志着多伦多跻身于世界建筑时尚城市之列。
新市政厅前面的内森菲利浦斯广场,有一个大水池,水面宛如镜面一般映照出大厦的倒影。广场上还有教宗诺望保罗所点明的光明灯和抽象派雕塑作品,是多伦多市民们喜爱的娱乐休闲场所,周六周日这里还举办露天市场。
据说,大厅一楼东侧有艺术家David Partridge设计的,以10万根钢钉组成九个面的超现代艺术作品。这个作品远看像是一幅画作,近看才发现它是以长短不同的钢钉,一根一根排列组合而成。
多伦多新市政厅于1961年11月7日动工,四年后即1965年9月13日落成。由当时的总督Georges Vanier揭幕。整个新市政厅工程耗资接近3100万加元,成为加拿大一个风格特殊的城市地标。可惜工程的总设计师Viljo Revell无缘目睹自己的伟大设计,他于市政厅落成前10个月因心脏病逝世,年仅54岁。多伦多市政府专门为他在大厅内设立了纪念柱。
多伦多新市政厅
旧市政厅坐落在皇后西街和卑街的交界处,建于1889年,与新市政厅只隔着内森菲利浦斯广场,呈理查森罗曼式设计,历时近10年才完工,耗资250万加元,远高于原来预算的60万加元。1899年9月,由当时的市长萧·约翰揭幕,是1899至1965年间多伦多市政府的总部所在,也是多伦多的第三代市政厅。1984年旧市政厅列入加拿大法定国家级古迹。
旧市政厅不仅是当时市内最大的建筑,也是北美最大的市政厅。设计者是多伦多本地建筑师爱德华·詹姆士·尼洛克斯,他的作品包括卡萨罗玛城堡和爱德华国王酒店。
进入于19世纪末叶,随着多伦多市政府规模日益扩大,旧有的市政厅已经不能满足市政的需求,市政府因此展开第三代市政厅的规划程序。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大楼的空间不敷应用,市政府再度计划兴建新市政厅。第四代市政厅(即现在的新市政厅)于1965年落成启用,而旧市政厅随即面临拆除。伊顿集团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宣布计划兴建一组办公室大楼及商场(即现在的多伦多伊顿中心),早期计划包括拆除旧市政厅,遭到民众强烈的反对,因而整个计划于1967年搁置。1971年,集团重提计划,并在计划中保留旧市政厅。得以保留的旧市政厅大楼,后改成安大略省省级法庭,并维持至今。
我们是赶早过去的,光线不是很好,广场的阳光几乎都被周围的楼层遮住,正在施工的部分设有围栏,使得广场显得杂乱狭窄。导游建议大家四处走走,我们担心单独行动会不安全。导游摇头一笑,告诉我们说,多伦多是加拿大全国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享有“北美最安全城市之一”的美名。1999年,全市的凶杀案件比率为10万人中1.9个,比起北美其他城市要低许多。
多伦多旧市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