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正逢军港维修日,游船不能进入,我们只能隔海远眺亚利桑那号纪念堂。
亚利桑那号纪念堂的外观形状非常别致,很像中国古代的巨型枕头,或者像一部躺着的比较早期的手提电话。
纪念堂是为了纪念在珍珠港事件中殉难的美国官兵而建造的。1962年5月,肯尼迪总统指定亚利桑那号沉没处为国家陵园,并在亚利桑那号沉没处的水上建立了亚利桑那战舰纪念堂,由美国政府和私人出资建造。
纪念堂搭建在战舰两端的码头上,呈拱桥状,长56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整座纪念堂通体白色,横跨在亚利桑那号战舰水下舰体上方。是世界上唯一悬浮在水面上的纪念堂。纪念堂的一端是进口,联结着一个浮台,进入纪念堂,没有门扇的门后两边,是关于“珍珠港事件”的简介,中间是仪式厅,两边墙面插满旗帜。另一端是圣室。在纪念堂圣室白色大理石纪念墙上,镌刻着1941年12月7日在战舰上殉难的1177名海军将士的名字。
这艘在珍珠港事件中死难官兵人数最多的战舰成为最独特的陵墓,陵墓上方的纪念堂两侧中间部分各有7个没有窗户的窗口。亚利桑那号战舰在1941年沉没后,至今仍在海底,舰体的上层建筑和火炮均被拆除,舰体仍保留在原位水下的12米深处,水面上可见的残骸仅有舰体后部第三号主炮炮塔的圆形基座。站在纪念堂内特意留空的位置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水底下亚利桑那号的残骸。
亚利桑那纪念堂及水底的亚利桑那号残骸
在纪念堂中部,矗立着一根非同寻常的旗杆。旗杆的下端并非连接在纪念堂的结构上,而是连接在沉睡海底的亚利桑那号主桅杆上。两头高耸的建筑造型象征着从胜利走向胜利。亚利桑那纪念堂是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参观,之所以限制人数,是因为纪念堂的最大空间一次只能容纳200位游客。
今天的珍珠港仍然是美国太平洋海军司令部总部所在地,纪念在珍珠港事件中殉难的美国官兵的亚利桑那纪念堂,就在司令部对面的海面上。
沉没的亚利桑那号,至今仍然不时有油污从沉船里漂上来,美国人把这些历史性的油污叫做黑色的眼泪。那些油污,是从沉在海底的亚利桑那号油库里渗漏出来的汽油。1941年12月7日清晨,亚利桑那号战舰被击沉之前,刚刚加满了所有油箱里的油。几十年来,在强大的海水压力下,船内的油星从锈蚀的钢板中一滴一滴外渗出来,如今已渗漏了70多年。
按照油库储存的油量计算,还将渗漏100年之久。由于沉舰每日冒出的油星并未对周围海域构成污染的威胁,战事纪念委员会不打算对海底的油库进行封闭处理,任由那些油星隔三岔五地浮到海面上,营造出逼真的环境气氛,成为美国“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无言的活教材。
这座纪念堂于1980年落成,设计接待能力为每年75万人次。由于前往夏威夷珍珠港事件纪念堂参观的人数日益增多,这座著名的建筑物不堪重负,已经开始出现下沉。如今纪念堂年参观人次早已超过原设计的两倍,部分建筑物已下沉近76厘米。
珍珠港亚利桑那纪念堂大厅
海面上停泊着1945年日本签署投降书的“密苏里”号战列舰
离亚利桑那纪念堂不远的海面上,还停泊着1945年日本签署投降书的“密苏里”号战列舰。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于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上进行。当日上午8时起,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尼米兹上将、太平洋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等美方及战胜国代表陆续登舰。8时56分,日方代表重光葵外相、日军大本营代表梅津美治郎上将等登上了“密苏里”号。9时2分,签字仪式开始。此时,各国记者将“日本代表在‘密苏里’号军舰上签字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终”的消息发往世界各地。“密苏里”号战列舰从此名扬天下,永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