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告别凉山(1 / 1)

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阴转晴

最后的联欢会

很早起来,全体队员换上队服,用最快的速度将气垫、睡袋,收拾、装箱、打包,然后洗漱吃饭,开始布置联欢会会场。

8点左右,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地来了,按照昨天老师的嘱咐,很多同学把小脸、小手洗干净了,有的还把分发给他们的白色T恤衫也洗干净穿在身上。当然,也有的同学没有这样做,小脸、小手脏脏的,白色的T恤衫已经看不出颜色了。我们一样都要把他们打扮起来。

我们先把孩子们带进各自的班里,用湿纸巾把每个同学脸擦干净,给女孩子用彩带扎起小辫,然后抹上红嘴唇和红脸蛋;给每个男生的脑门上点上红点;最后又在每个孩子的手腕上系了小花链。别看这些事情不复杂,但是给每个孩子都打扮好也不容易。尤其是女孩子的头发,可能很长时间没有洗过,很难梳通,扎个好看的辫子要费很大力气。一方面要打扮,另一方面还要维持秩序,打扮好的孩子想出去展示,没打扮好的孩子争着向前挤。而在外面,热烈的联欢会气氛,已经让孩子坐不住了,终于,每个孩子都妆扮完成。

9点,各班在操场四周集合完毕,联欢会正式开始。首先鑫代表支教团全体队员讲话,接着海日校长代表校方答谢致辞。鑫在讲话中,总结了支教团在亚河期间的所感所想,真实诚挚;校长的致辞简单朴实,充满深情。对他们的讲话,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接下来,是各班及老师准备的节目。其间,锐、拉克、尔沙分别给大家演唱了准备好的歌曲。最后,是我们队员的歌舞和合唱《不要怕》。在热烈的掌声中,联欢会结束了。所有支教团团员与校长和孩子们拍照合影。

支教团团员与校长和孩子们合影

联欢会后,孩子们还不舍离去,他们分别和自己的老师道别并留影,我趁着这空当,拉着萧去守外家补拍“全家福”,我们第一家家访的是守外家,但没有来得及拍一张“全家福”。拍完了这一张照片,我们各个家访家庭的全家福就都完成了。回校之后,我们把这些全家福冲洗出来,每家一份,寄回亚河。但愿孩子们喜欢。

11点,我们租的两辆面包车开进了学校。我们将行李装车,并最后与校长、同学们道别。汽车启动了,出了校门,来到村口。看见色呷还站在那里向我们挥手。奇怪,我们的车开出校门时,明明见他在学校门口,现在怎么跑到前面去了?难道他跑得比车还快?愿色呷快快长大!

汽车到达布拖时,还不到12点。我们订的是下午2点出发去西昌的长途车,所以有时间在县城解决午饭问题。正在选择餐馆时,亚河的体育老师吉宝从这里经过,“你们今天就走啦?”他急急地问着,接着一定要买一箱饮料给我们送行,这就是彝族人的热情性格!

到了县城,拉克和尔沙也要与我们道别了,我们在一起共处了十多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支教活动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告别之前的这顿午饭,拉克和尔沙一定要出钱,而且看样子他们是早有准备的。但是争执之后还是我们付了费,大家相约有机会北京见!

下午2点,我们登上从布拖开往西昌的长途车。这次我们的行李少了很多,所以上车没遇到什么麻烦。一路上天气晴好,没有遇到来时的云和雨。但是在崎岖的山路上,竟然遇到运送风电设备的大型货运车。当这些货车与我们迎面对开时,硕大的风电叶片,前后超出货运车两倍多,晃晃悠悠的,我们的车只能停下不动,等着对方慢慢擦过去,真有点惊心动魄。就这样,我们到达西昌时已晚点半个多小时。

共同的经历,深厚的友谊

我们仍然入住青翠国际青年旅社,仍然入住原来的两间6人间。简单洗漱后,我们决定尝试一下西昌的特色食品——火盆烧烤。在西昌的东河河畔,一字排开有一溜火盆烧烤店。所谓“火盆烧烤”,就是使用炭火盆,上面摆放着烧烤架,架上放置一个平底金属盘,大家围坐在四周,将肉食或蔬菜放在铁架上或铁盘里烤熟,然后蘸着各种佐料吃。有点像吃火锅,不同的是中间的汤锅换成了炭火架和炭火盘,而且火盆架比火锅架要矮很多。说实话,从口味上讲,我并不喜欢这种烟熏火燎、辣味十足的食品。但是这种吃法的背后是一种烘托气氛、促进交流和敞开心扉的文化,这一点我很喜欢。因此,尽管呛得我咳嗽不止,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这是我们这次出行的最后一顿集体餐,此情此景下,大家很容易有更深的交流。队员们一起回忆着这十几天的点点滴滴,互相留下了真诚的祝愿。我也站起来向大家敬酒,表达了我的真诚谢意,我感谢队员们对我的一路关照,也感谢这些年轻人给我带来的活力和**!

天色已晚,我们步行走回住地,一路上大家说着、唱着、笑着,在所有任务都基本完成的时刻,任性地放松着紧张的心情。一路走过,有些路边住户、街边食客、过往路人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接着又都会心地一笑。一位身背吉他的转场歌手,甚至加入了我们,在空旷的桥上一起唱了起来,这就是青春、就是学生时代!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