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初到布拖(1 / 1)

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晴间多云,有雨

翻山越岭去布拖

早起,鑫、萧、伟3人先出发排队购票。随后,我们也赶到了西昌长途汽车站。

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由于携带行李较多,司机很不高兴。司机也有一些自己的东西要装车,双方甚至争执起来。最后我们以多买几张票作为让步,才顺利出发。

从西昌市到布拖县,行车时间大约4小时,要翻越一座3000米左右的高山。离开市区后不久,汽车就开始盘旋上山了。山路崎岖,路途中又下起了小雨。山间飘起的层层雾气,使路上的能见度很低,我们坐在车上多少有些提心吊胆。

我有些晕车,坐的位置靠前一些,而坐在后排的锐和婷可惨喽!汽车一颠,把他们弹起老高,接着又摔回到座位。换了我,早就吐个底朝天了!途中休息时,我问锐,坐在最后一排是不是很难受?他说,没事,放心吧。怎么可能没事呢,他是在安慰大家罢了!

我突然想起早上洗好的葡萄,赶快拿出来,让大家提提口味。葡萄是西昌的重要特产之一,我们在西昌的这两天,看到路边商店到处摆放着刚采摘下来的葡萄,还有农家自酿的葡萄酒。我们住的青翠国际青年旅社门口,也摆着自酿的葡萄酒。出发前我去买葡萄,一尝还真甜,就和琪把葡萄洗好带上了路。本想支教完成、回到西昌时再多买一些,没想到就这么几天,收获的季节过了。回到西昌时,大街小巷的葡萄不知都到哪里去了,少了口福!

拉克、尔沙来接站

长途车到达布拖时,大约已是下午1点多。当地大学生志愿者拉克和尔沙赶来迎接我们。拉克和尔沙都是当地彝族青年。下学期,拉克就要上大学四年级了,尔沙也要进入大学三年级。拉克中等个子,精瘦的身材,雪白的牙齿,笑起来很灿烂,办事沉稳、周到、有责任心,不像只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拉克的普通话非常好,正在布拖县电视台实习。相比之下,尔沙显得更像个学生,他比拉克矮一些,但没有拉克那么瘦,也是非常真诚、淳朴、能干的样子。我们在亚河期间,很多事情离不开他们的协助。从此,我们12人的队伍增加了两位新成员。

终于到达亚河小学

从布拖县到我们要去支教的拖觉镇亚河村,还有半小时左右的路程。鉴于之前多次因行李问题出现麻烦,这次,我们盘算着租用面包车。比起乘公交车来说,租车可能还要省时省力一些,而且也不是很贵。于是我们租了两辆面包车,把行李都顺利地装上了车。人员也分为两队,一队4个人由毛带领,留在县城购买食材等必需品——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自己开火做饭了;另一队8个人由我带领,分别乘坐两辆面包车先到达亚河小学,进行准备。

8个人的队伍两辆车,其中我们这辆车由拉克领路,车上还有健。汽车出了县城,一路是上坡行驶,虽然不是很陡的路,但可以肯定,亚河村的海拔比县城要高,海拔大约2000米。刚出县城,看到在一片开阔地上,整齐摆放着安装风电使用的大型叶片和相应装置。显然,布拖附近要建大型的风力发电设施。山路不是很平整,司机说,这正是运送这些大型风电设备造成的。但愿国家在大型企业建设中,也要考虑如何保护当地的道路。

亚河村与亚河小学

行车大约20分钟,亚河村到了。亚河村是一个较大的彝旗村寨,村中有一条东西方向的道路,大约宽度是两辆汽车可以对开通过的样子,路的两边就是各家各户的住宅。这条东西向的道路,东头连接通往县城的公路(我们的汽车就是从这条路开进亚河村的),西头则随山势越来越高,到达山腰。

亚河小学位于东西向这条路的中间段,大门在路的北侧。校园呈长方形。学校有两排平房,呈“厂”字排列,一排平房沿着校园北墙搭建,与校门相对,坐北向南,是4间大教室;另一排平房沿着校园的西墙搭建,在走进校门的左手边,坐西向东,分别是教具室、教师宿舍、校长室、伙房和图书室等。校园的中间是水泥地操场,操场的右侧有一个篮球场和两个乒乓球台,校园的东北角是一个旱厕。沿着院墙的东侧和南侧没有其他建筑,但种着两排杨树,学校的旗杆台设在东墙一侧。

海日拉伍校长

到达亚河小学时,海日校长已经等在那里。因为放假,老师们都回家了。海日校长是特地回校迎接我们的。海日校长大约40岁,身材高大,典型的彝族汉子。他简单介绍了情况,带我们看了打扫好的两间房屋和堆满木料的柴房。显然,对我们的到来,校长早有准备。

校长安排我们住在西侧房间中最北的一间和最南的一间。北头一间原来是放教具的房间,比较隐蔽,分给了女生;南头的房间比较大,是学校的图书室,分给了男生。接着需要整理卧具,否则晚上无法过夜。房间虽然打扫过,但“床”还是需要自己准备。

我们的床和我们的家

我们带的“床”是防潮垫。原来设想,是将防潮垫搭在课桌椅上使用,但考虑到每天上课也要用课桌椅,早晚来回搬动太耽误时间,最后决定还是将防潮垫直接铺在水泥地上。接下来是一些具体问题,女生房间的问题是:第一,房间没有窗帘;第二,房间太小,垫子摆不下。第二个问题好办一些,我们横竖各放了3个垫子,使劲一挤,都塞了进去,只是进门就得上床而已。但第一个问题怎么办呢?想起准备出发时带了一个窗帘,为了课堂放投影时遮光用的,那边没用上,这里却解了燃眉之急。

“大力士”南南

接下来就是防潮垫的充气任务,女生6个床垫的充气任务都是“大力士”南完成的。南是2013级研究生,从外表看,白白净净,文文弱弱,像个南方小女生(其实南是山东潍坊人)。你决不会相信,她能有这个本事。首先南和我互相协助,登高爬低地先把窗帘挂了起来;接着以南为主、我和琪配合,又把女生的各个床垫打足了气,并挤放排好;最后我们还在房间里拉起一根衣绳,这可是女生宿舍必备的哦!看看房间,我们的“新家”基本收拾出来了。新家确实挤了点,房间的地上基本铺满了床垫,床前迈步仅有一条小缝,几乎没有转身的空间。但是看上去很不错啦!

劈柴是体力活儿,也是技术活儿

采购食材的小队回来了,他们带来了做饭的必需品,加上暖瓶等一些不好从北京带来的生活用品,一路大包小包地乘公交车回来,真的很辛苦!

第一次自己动手准备晚饭,大家都来帮忙。在这里做饭,有两件事对我们来说十分陌生:一是要劈柴生火,二是用大柴锅炒菜。

先说劈柴,要把碗口粗、1~2米长的木头劈成小块,作为生火做饭的燃料。劈柴的动作看似简单,抡起斧头、劈开木头,但对我们来说,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并不容易。一方面斧头抡不起来,只能举起斧子一点一点地砍,这样力度不够,不足以把木头劈开;另一方面斧头落点不准,总是劈不到木头上。因为正等着烧火做饭,最后我们还是请拉克和尔沙帮忙,才准备出了今晚需要的木料。从此以后,劈柴的工作拉克和尔沙承担了很多。

锐和尔沙在劈柴

掌握火候大小靠“跑步传令”

再说生火,厨房灶台背后的隔墙之外是烧火间,这种设计是墙外烧火,屋内做饭,避免烟气进入厨房。生火时,需要先用硬纸或小柴片把火引燃,之后再添进大块木料。掌握火候大小,全凭添柴的多少。开始时,为了传递火候大小的要求,我们约好了传信方式:敲锅一下为小火,敲锅三下为大火,但是后来因为担心炒锅被敲坏(这可是我们唯一的、最重要的、离不开的生活用品),所以还是恢复到最原始的“跑步传令”状态。好在距离不远,所以你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不停地有人从厨房里冲出来对着烧火间喊话:“大火”“小火”。这种情景一直延续到我们离开。当然,劈柴生火的工作开始也是由拉克和尔沙承担的。只是到后来,我们的队员已经可以独自接手这项工作了。比如婷,第一个试手劈柴的女生就是她;比如说鑫,除了拉克、尔沙之外,我们队员中第一个掌握劈柴技术的就是他了。接着,锐、伟、健、刚等,还有几个女生,个个都成了劈柴能手。

好大的柴锅

关于大柴锅的使用,我们谁也没有经历过,这口锅的直径大概有1米多,被固定在一个砖砌的灶台之上。除了控制火候,大锅做饭最大的难题是食材的量不好掌握,尤其是佐料的量不好把握。还是我们伙食总管健比较淡定,一副见过、干过的样子。他胸有成竹地组织、安排着这些跃跃欲试的队员一步步准备好下锅的原料,接着大铲上下翻飞,一会儿五菜一汤的晚饭就做好了。你猜怎样?味道真不错哦!自此,信心大增,我们一定不会让自己饿到啦!

别高兴太早,饭后毛作了个测算,此次做饭用时3小时。用时太长了,支教开学之后,可没有这么长时间留给做饭,如果把速度提升和炒菜品种减少计入预期,估计做饭时间必须控制在2小时以内,甚至更少,事实上,此后我们每顿饭的菜品多为两个,有时时间紧,只炒一个菜就凑合了。

山里的夜,伸手不见五指

饭后收拾完,天已经黑下来。在亚河村,天黑之后四周几乎没有什么光源。没有路灯,校园和厕所也没有灯。如果遇上厚云遮月,更是伸手不见五指。不巧的是,亚河小学的第一晚,厨房和女生宿舍的灯都坏了,只有男生宿舍的灯还亮着。在四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男生宿舍窗透出的一点点光亮,显得更加有气无力的样子。厨房的门外有一个水龙头,是我们14个人晚上洗漱用的唯一水源。而我们晚上的所有活动,全凭手电筒照亮。

校园里移动的手电光

睡觉前的校园很有意思,远远看去,来来回回忽闪着一条条移动的光柱,那光柱后面的人影,不是去洗漱,就是去上厕所。好在校门已经关闭,否则这么黑的环境,谁敢出门呢?最糟糕的是,由于灯泡坏了,女生宿舍室内也要用手电照明。我带的手电比较大,可以暂做公共光源,但这个亮度也绝不够用于写东西啊!这时两位极端勤奋者,婷和琪都要写日记,说是怕忘掉之前几天的事情。说着,她们还真的打开自己的手电筒,挑灯夜战、奋笔疾书起来。在大家的劝说声中,我突然想到一句民间谚语,“白日悠悠走四方,夜晚熬油补裤裆”,说出来给大家听,笑倒,就此熄灯睡觉!

没想到这么冷

在亚河村第一次打地铺的夜晚,把我们惊到了,好冷!之前也有心理准备,知道这里比较冷,但真没想到这么冷。白天最热的时候还可以穿短袖,但晚上睡在睡袋里几乎像盖了一张纸,一点都不挡寒。开始时我以为只是自己怕冷,一直坚持着,想挨到天亮再说。后来右侧的萧爬了起来,说是太冷了,要找衣服穿,于是黑暗中我俩摸索着在箱子里翻了起来,找出尽可能多的衣服胡乱套在身上,希望暖一些能够睡着。此时想起婷睡前说到,要穿着袜子睡,多么有道理!重新躺下,左侧边的玉也醒了,我问她冷不冷、要不要加衣服,她半睡半醒地答应着,起来转身找衣服(因为我们的箱子都放在头顶处的位置)。黑暗中,只见她用手摸着原来头部枕头的位置,接着又转着身子在防潮垫上寻找着什么。我们每个人睡觉的空间有限,仅仅一个垫子宽。她穿戴着睡袋来回找,我在旁边好奇,问玉,你在找什么,玉可能还在半睡中,答道:“我的头呢?我的头呢?”我听了有点蒙,“这孩子是冻傻了?怎么会找头呢”,看她在垫上摸索的样子我分析,她可能在找枕头。枕头当然找不到啦,我们的枕头都固定在睡袋上,她一起身,枕头随着睡袋挂在了背后,怎么能找到呢?我拉住玉转来转去的身体,让她坐正躺下,同时将挂在身后睡袋上的枕头给她拉直铺好。这个找到了“头”的小姑娘,立刻倒下又睡觉了,她不加衣服了吗?我心里自问着,但看她已经睡去,我想挤一挤取暖吧,明天再想办法。奇怪的是,靠里侧的3位同学没有多大动静,也许我们靠门边睡要更冷一些?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