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思孟学派的酝酿:曾子、子游学派研究(1 / 1)

子思与孔子年龄相差较大,孔子在世时,子思尚幼,未及受到详细教诲,子思主要是在孔子弟子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这样,从孔子到子思、孟子实际还存在着一个过渡环节,这一过渡环节是谁,其思想主张如何,无疑也是思孟学派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历史上,宋代学者往往认为这一过渡环节是曾子,并提出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道统谱系,近代以来学者则多倾向认为是子游。郭店竹简公布后,除了一些学者继续维护曾子或子游说外,另有学者提出,曾子、子游实际均对子思产生过影响,如林乐昌先生认为,“子思之学远源于孔子,近源为曾子和子游,分为前后两期,分别以《中庸》和郭店楚简的《五行》为代表,从天道向心性化方向发生转变。孟子直接承袭了子思,成为心性论的集大成者”[1]。蒙培元先生也肯定“子游很可能是思孟学派形成中的重要人物”,并认为“如果不是将思孟学派限定在子思、孟子二人之间,而是将其看作一个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那么,思孟学派的流行就有很长时间了,其中涉及的人物也就很多了,其思想内容就更加复杂了”。[2]所论甚是。曾子、子思交游、论学,古籍多有记载,孟子亦称“曾子、子思同道”,宋代学者据此将其列为一系,应该说是有充分根据的。同样,荀子称子思、孟子推崇子游,后儒视其为孔子、子游的传人,“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言之凿凿,亦不可轻易否定。一些学者用对立的眼光看问题,在曾子、子游之间,舍此取彼或取此舍彼,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恐怕还是受到韩愈、朱熹“道统”论的影响。但如果不是将思孟看作一线单传的道统传递,而是一个具体的历史发展过程,一个儒学内部的分化过程,那么,诚如蒙培元先生所说,“其中涉及的人物也就很多了”,而曾子、子游不过是其中较为重要者。这里所说的曾子、子游,也不仅仅限于曾子、子游本人,还包括了他们各自所创立的学派。这样,曾子、子游不仅与子思、孟子前后相续,同时还可能并列共存,因而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关系。曾子、子游的思想前一章中已做了介绍,本章我们将进一步讨论《大学》、竹简《性自命出》以及《礼记·礼运》篇,以探求曾子、子游学派与思孟的相互影响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