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戴震35岁之前的著述情况
根据前贤与时贤的研究成果来看,戴震在结识惠栋之前就已经有相当大的学术成就了。[1]从今天的学问(知识)分类来看,其学术成就大体在以下四个方面(若依四部分类则为经、子、集三部)。[2]
其一,在科学技术史方面。他22岁撰成《筹算》,后改名为《策算》。而且自22岁以后,几乎每年都有一两种著作问世。即在1757年结识惠栋之前,他已经是一个著作等身的青年学问家了。24岁,撰成《考工记图注》,33岁撰成《勾股割圜记》(三卷),又作《周礼太史正岁解》二篇,《周髀北极璿机四游解》二篇。
其二,在文字学与音韵学方面。23岁,撰写《六书论》三卷。此书后来散佚,今仅存《六书论序》一文。25岁,撰成《转语》二十章,今亦不存。27岁,撰成《尔雅文字考》十卷。
其三,在经学研究方面。31岁,撰成《诗补传》。《法象论》约作于此时。
其四,在集部研究方面。30岁,撰成《屈原赋注》九卷,《音义》三卷。
结识惠栋之前,有几封重要的论学书信颇能反映戴震的学术思想,兹列举如下,然后稍加分析。其一,《与是仲明论学书》,段玉裁于《年谱》中记为乾隆癸酉年(公元1753年),据钱穆考证当为乾隆己巳至庚午年,即公元1749—1750年,约为戴震26~27岁的作品。据信中“仆欲究其本始,为之又十年”一句来看,自戴震17岁从塾师处学习许慎的《说文解字》始,至此年,正好十年整。钱穆所订或更准确。
其二,《与姚孝廉姬传书》,该封信作于乾隆乙亥年,即公元1755年,戴震32岁。
其三,《与方希原书》,该书亦作于乾隆乙亥年,即公元1755年,戴震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