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丑规则指的是,一个才能平庸的人固然不会受人倾慕,但这并不代表那些全然无缺点的人讨人喜欢。要说最讨人喜欢的人,其实是那种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这种现象被称为“出丑规则”。即精明人不经意犯点小错,不仅瑕不掩瑜,反而更使人觉得他具有和别人一样会犯错的缺点,让人更加喜爱他。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做过一个试验:4个测试者,分别看4段情节类似的访谈录像。第一段录像里,一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接受主持人访谈,这个人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主持人采访他的时候,他的态度非常自然,谈吐不俗,表现得非常有自信,没有一点羞涩的表情。这位成功人士的精彩表现,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第二段录像中,也是位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接受主持人的访谈,但他与第一位略有不同的是,在台上的表现有些羞涩,当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他所取得的成就时,他竟然非常紧张,不小心把桌上的咖啡杯都碰倒了,咖啡淋湿了主持人的裤子。第三段录像中,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接受主持人访谈,这个人和上面两位成功人士不同,他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绩,整个采访过程中,虽然不太紧张,但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发言,一点也不出彩。第四段录像中也是个很普通的人接受主持人访谈,整个采访过程中,他表现得非常紧张,和第二段录像中的成功人士一样,他也把身边的咖啡杯弄倒了,将主持人的衣服淋湿了。当这4段录像放完后,教授让测试对象从这4个人中选出一位最喜欢的,选出一位最不喜欢的。
你能猜到测试的结果是什么吗?最不受测试者们喜欢的当然是第四段录像中的那位先生了,几乎所有被测试者都选择了他,而奇怪的是,最让测试者们喜欢的不是第一段录像中的那位成功人士,而是第二段录像中打翻了咖啡杯的那位,有95%的测试者都选择了他。
生活中,对于那些取得过突出成就的人而言,一些微小的失误,例如打翻咖啡杯这样的细节,不仅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相反,还会让人们从心理上感觉到他很真诚,值得信任。但如果一个人表现得完美无缺,我们从表面看不到他的任何缺点,反而会让大家觉得不够真实,恰恰会降低他在他人心目中的信任度,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是没有任何缺点的,尽管别人不知道,他心里对自己的缺点也是心知肚明的。
有一位挑水夫,他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个桶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缺。在每次长途的挑运中,完好无缺一的桶,总是能将满满一桶水从小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桶到达主人家时,只剩下半桶水。两年来,挑水夫就这样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当然,好桶对自己能够送满整桶水感到很自豪,而破桶则对于自己的缺陷感到非常羞愧,它为只能负起一半的责任而难过。
饱尝了两年失败的苦楚,破桶终于忍不住了,在小溪旁对挑水夫说:“我很惭愧,必须向你道歉。”
“为什么呢?”挑水夫问道,“你为什么觉得惭愧?”
“过去两年,因为水从我这边漏掉了,你只能送半桶水到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做了全部的工作,却只收到一半的成果。”破桶说。
没想到,挑水夫蛮有爱心地说:“我们回到主人家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开的花朵。”
走在回家的山坡上,破桶突然眼前一亮,它看到缤纷的花朵开满了路的一旁,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这景象使它开心了很多。
但是,走到小路的尽头,它又难受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桶再次向挑水夫道歉。挑水夫温和地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路两旁,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好桶的那一边却没有开花吗?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边的路旁撒了花种,每次我从小溪边回来,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两年来,这些美丽的花朵装饰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你不是这个样子,主人的桌上也没有这么好看的花朵了。”
破桶听了之后,心情终于释然了。“木桶”的不完美成就了路面鲜花的完美,可以这样说,一种不完美往往是另一种完美的代言。当生命中有个小小的缺口,不要悲观怨叹,因为它可能让我们永远有追求幸福的动力。我们要正视缺陷,不要苛求完美。过于苛求完美,则很可能遭遇失败。
出丑规则告诉我们,我们要在思想上不断地努力超越自己,但并不是追求尽善尽美。每个人的智商、能力都差不多,要想既当个好经理,又当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好朋友,这是不现实的。如果你想在某一方面超越别人,做出成绩,那么在其他方面就可能作出牺牲,甚至出现出丑想象,这样才会集中你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关心,在某一点上取得突破,取得成功。虽然你的生活是不够完美的,在你主攻方向以外的方面,会有许多缺点和遗憾的,但这不妨碍你成为一位成功而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