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规则: 细节决定成败(1 / 1)

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可以带动整个系统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蝴蝶规则。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这个规则通俗的阐述是:“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芝提交了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文章最后说: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洛伦芝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采用蝴蝶做比喻来自这位气象学家制作的一个电脑程序,这个程序可以模拟气候的变化,并用图像来展示。图像是混沌的,看起来十分像一只蝴蝶张开的双翅,因而他形象地将这个图形称为“蝴蝶扇动翅膀”,于是枯燥的数字有了富有诗意的蝴蝶扇动翅膀的表述。

1998年亚洲发生的金融危机和美国曾经发生的股市风暴实际上就是经济运作中的“蝴蝶效应”,1998年太平洋上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也是大气运动引起的“蝴蝶效应”。

你相信吗?罐头的发明促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大萧条。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及整个西方世界经济大萧条,购买力持续下降。为了摆脱困境,维持正常的生产,商人想方设法制造便宜的商品。1932年,明尼苏达州的杰伊·荷美尔发明了一种12盎司罐装的午餐肉。这种呈砖形的午餐肉的最大特点是能比鲜肉保存更长的时间。正是这种“罐头”,它既满足了人们低消费的心理需求和好奇的口味需求,又能长时间地保存,保护厂家和商家的利益,使当时工厂和农场能维持正常的生产,让社会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最终,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罐头,促使美国带头走出了世界经济大萧条。

18世纪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促使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对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贡献。实际上瓦特并不是第一个发明蒸汽机的人。公元1世纪的时候,亚历山大·希罗就曾设计过类似的机器,但效率非常低。1769年瓦特在此蒸汽机上做了重大革新,增加了一个独立的凝汽室,增加了齿轮联动装置,把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从本质上改变了蒸汽机的工作特征。瓦特的一个小小的改动,以及多次的技术更新,最终导致了世界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西方,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革命的兴起。

罐头的发明和瓦特的蒸汽机都是当年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事物,却能起到超乎寻常的作用。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从无到有、从虚到实、从小到大、能量呈几何递增、发展速度极快的特征,所以它们像“风暴蝴蝶”一样扇动翅膀,在各自的领域中引起了一场大风暴,从而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实现了伟大的变革。

蝴蝶规则说明:一个微小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地引导、调节,那将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一个好的微小的举动,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最后将会产生轰动,或称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