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规则: 不要强行禁止,而要循循善诱(1 / 1)

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规则”。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莱姆在一个实验中,让一名测试者面临A与B两个选择,在低压力条件下,另一个人告诉他“我们选择的是A”,在高压力条件下另一个人告诉他“我认为我们两个人都应该选择A”。结果,低压力条件下测试者实际选择A的比例为70%,而在高压力条件下,只有40%的测试选择A。可见,一种选择,如果是自愿的,人们会倾向于增加对所选择对象的喜欢程度,而当选择是被强迫的时候,便会降低对选择对象的好感。

这种情形不仅发生在男女的爱情之间,也会发生在许多地方。对于越难获得的事物,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越重要,价值也会越高。学者们尝试以阻抗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他们指出当人们的自由受到限制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而从事被禁止的行为反而可以消除这种不悦。所以才会发生当别人命令我们不得做什么事时,我们却会反其道而行的现象。

因此,当恋爱双方被强迫作出某种选择时,会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这种心态会促使他们作出相反的选择,甚至会增加对自己所选择的事物的喜欢程度。生活中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事例:某对恋爱的青年,尽管遭到父母的竭力反对、亲友的百般阻挠,两人非但没有终止恋爱关系,反而更亲密,有的甚至以自杀来对抗。

另一种解释是从维持认知平衡的角度来说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解释都是从内外两方面去寻找理由,当外在理由消失后,人们就会从内部去寻找依托,反之亦然。恋爱双方渴望接近对方等行为,可以解释为由于双方内在的情感因素和外在亲人朋友的支持。当亲人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时,便削弱了恋爱的外在理由,这导致恋爱者的认知出现了不平衡,于是他们只好把内在的情感因素升级以解释自己爱恋对方的行为,使自己的认知重新处于平衡状态。这便是中学生在异**往中易把友情当恋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好奇心和个性的互补,在异**往中,交往双方更容易获得满足感。但当许多老师、父母对中学生的异**往都疑神疑鬼,甚至明确反对时,这就使交往者把满足感解释为双方的依恋,从而误认为自己已经坠入爱河。

恋爱男女和他们的家人都应该从罗密欧与朱丽叶规则中得到启示。对于青年男女来说,自由恋爱固然是值得称道的,但父母的反对肯定也有一定的道理,不妨理性地与父母亲交流一下看法,而不是把恋爱建立在“逆反”“抗拒”“维护自尊”“满足好奇”上,恋爱更重要的是建立在共同的感情基础之上。

家长在说服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方法,不要强行禁止,采取“高压政策”,而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切忌动辄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训斥、打骂,甚至当着众人的面羞辱他们,这极容易产生罗密欧与朱丽叶规则,使事情向相反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