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郑庄公就仗着左卿的身份,冒充周王室的名义去教训和郑国结怨多年的宋国,理由是:宋国不来朝见周天子。其实,当时大家基本都很少朝见周天子了,但你见或者不见,周天子就在那,依然是需要尊奉的“品牌”。作为左卿,没人怀疑郑国口号的真实性,所以,郑庄公登高一呼,就有其他诸侯积极响应,紧密团结在以郑庄公为代表的周王室周围了。
能成为耀眼的男主,郑庄公的智商自然是诸侯中的佼佼者,他采用的是“远交近攻”策略,联络远在山东的齐、鲁大国,强强联手狂揍中原那些不听话的诸侯。宋国、许国、卫国,几乎常年被郑国胖揍,蔡国、息国、郕国、戴国,也都是郑国的手下败将。可以说,在那年月,郑庄公就是最拉风的存在。
而郑庄公运用的这些高招,后来纷纷被其他人效仿,比如,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借用“尊王”名义联合诸侯国攻打那些不听话的国家,郑庄公这就有雏形了,战国名相范雎给秦国出的兼并天下的“远交近攻”之策,祖师爷也是郑庄公。
当郑庄公玩得正嗨的时候,忍者神龟周桓王忍无可忍了。如果他真是为周王室在战斗,那也算股肱之臣,可郑庄公完全是借周王室旗号为自己扩大国力,周桓王气急败坏,把他左卿给撸了,“看你还怎么打天家旗号!”愤愤不平的周桓王甚至决定要出兵教训郑庄公。
周桓王向诸侯各国发出消息征兵攻打郑国,大家都满脸问号。嗯?前段时间郑国不是一直在帮周天子管教不去听讲和朝贡的国家吗,怎么闹掰了?各诸侯们合计了一下,哪怕跟王师合作,也不一定干得赢老郑吧?于是,只有蔡、卫、陈三国响应了号召,组织军队风尘仆仆地来了。而这三个国家之所以来,也都是各有原因的:蔡国跟卫国玩得好,前两年还和卫国、宋国一起包围郑国,算和郑国不和;卫国和郑国积怨已久,从叔段的后代逃亡卫国那一刻开始;陈国和周王室这两年正打得火热。
郑国怎么办?敢不敢和周天子带领的诸侯联军正面对刚?郑庄公还真不心虚,紧急召开高层会议,会上,郑国人就怎么打败王师联军拍板了最后策略:由郑国左军对付蔡国和卫国,右军对付陈国,这几个小国不堪一击,等他们败了,就会四散逃跑,冲击周天子的中央军,王师也会跟着乱起来。这时候再去打王师,他们就只能表演抱头鼠窜了。
果然,上兵伐谋,一切按郑国写好的剧本走,王师和联军战败,调转马车就跑,郑军在后面追击,这时,郑国一位叫祝聃[dān]的大将张弓搭箭,对准周天子的方向一松手,箭不偏不倚地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祝聃心里,在战场上没有什么天子,只有战友和敌人。而这一中箭,反倒激发了年轻气盛的周桓王上辈子的怒火,毕竟是天子,面子不能丢得太难看,周桓王不但不夹紧尾巴逃跑,反而调转车头,指挥军队还要再战。
祝聃脾气也上来了,申请去追击周天子。这一箭其实把所有人都射懵了,郑庄公也连忙摆摆手:“我们打的是自卫战,目的不是欺凌天子,而且君子不会欺人太甚,算了吧。”周桓王这才捂着肩膀拖着腿回了大营。
晚上,郑庄公派祭足带着礼物去慰问周桓王和周王室贵族,希望能稍微缓和一下恶化的关系。周桓王本来还想摔东西赶人,周边的人都劝,见好就收吧,没办法,人在屋檐下,箭在肩膀上,天子也只好收了礼物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这一场战发生在繻葛,古代人不爱取烦琐的名字,于是战役就叫繻葛之战。这一战,周王室的声威更下跌十八层,而郑庄公,差不多可以在中原横着走了。
关键是,郑庄公不仅有武功,国内政策上也很成功,既重视农业,又大开商业之门,可谓农商两开花。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国家军事,军事又给予国人生计和经济的保障,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这就是春秋第一号男主的成功之路。
《史记》原文:庄公元年,封弟段於京,号太叔。祭仲曰:“京大於国,非所以封庶也。”庄公曰:“武姜欲之,我弗敢夺也。”段至京,缮治甲兵,与其母武姜谋袭郑。二十二年,段果袭郑,武姜为内应。庄公发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鄢溃,段出奔共。於是庄公迁其母武姜於城颍,誓言曰:“不至黄泉,毋相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