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春秋第一男主
1.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新郑宫内,一名新手产妇嗷嗷直叫,痛昏了好几次,好不容易迷迷糊糊听见接生婆和巫师“出来了!”的安慰声,下一句又差点将她击晕——“不好,是脚先出来了!”反反复复折腾了许久,鬼门关都路过好几趟,丢掉半条命,终于一个男娃儿呱呱坠地。
这个男娃儿就是春秋第一男主,郑庄公,是郑国领导人郑武公的嫡长子。作为男主,他降生的方式都和别人不一样。难产的妇人姓姜,丈夫郑武公死后,她被称为武姜。对这个要了自己半条命的孩子,武姜完全没生出一丝母爱情绪,稳婆们把孩子抱来,她也只恹恹地看了一眼:“就叫寤生吧!”
寤生,就是难产的意思。也就是说,咱们的春秋第一男主名叫郑难产,虽然他姓姬,是周王室的正宗亲人,不过,春秋的规矩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如果有人把他叫姬寤生,那是给他变性了。就像周公旦,他封地在周,你只能叫他周旦,也曾被封在鲁,所以也叫鲁旦,但绝不能叫他姬旦。
现在,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将郑庄公定为春秋的第一男主,理由有三:一,记述春秋历史的《左传》,开篇的《隐公元年》整整一年,有三分之二的篇幅都在讲他的故事,俨然男主角;二、郑庄公的父辈帮助周天子从长安搬家到洛阳,史称为东周,而东周的第一阶段,就是春秋,春秋刚开始,历史就算进入了“郑庄公时代”;三,为什么称“郑庄公时代”?那段时间,除了郑庄公,中原没有出现一位实力和魅力能与之抗衡的人物,相当于满天星斗只有他最亮,所以,他也被后代尊为“春秋小霸”。
春秋是什么,这个时代的社会结构是怎么样的呢?
春秋是那个时代记述历史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实春夏秋冬四季都有记述,比如“春三月”“夏四月”“秋七月”“冬十月”,后人就以“春夏秋冬”的表述形式,将这个时代统称为“春秋”。整个春秋的主旋律是诸侯争霸,而这些诸侯,就是周武王在建立周朝以后,实行让亲戚和功臣守土的分封制而产生的。周天子就像一个大家长,待在各地的诸侯是分支小家长,等后来周天子的势力不行了,小家长们纷纷各自发展强大,再也不听大家长吩咐和调停了,也就形成了春秋群殴争霸的局面。
郑庄公就是这个时代的开局第一人。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首先对郑庄公展开高强度考验的,是他的亲妈武姜。因为难产,武姜对郑庄公很难产生感情,日常相处模式也像是对隔壁老王家孩子一样。而因为偏爱幼子的“优良传统”,武姜把所有的爱都交给了晚郑庄公三年出生的二儿子叔段。为了叔段,武姜甚至多次要求丈夫更换继承人,郑武公拒绝,郑庄公顺利即位后,武姜仍“贼”心不死,暗地联合老二叔段要赶大儿子下台。好东西,就要给自己最心爱的小儿子嘛。
结果可想而知,老谋深算的郑庄公早在母亲和弟弟身上装了监控器,等叔段多次在危险边缘疯狂试探后,郑庄公终于出手,一举消除内患,弟弟政变失败自杀,武姜,也被送进了“冷宫”。心伤不解的郑庄公甚至对老妈发出了一句名言“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从小,他就像个没娘的野孩子,而武姜则像那些恶毒的后妈,对他冷眼相对,恶语相向。小寤生实在是不理解,别人说“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他在亲妈那里怎么感觉连根草都不如呢?直到后来他才明白,亲人之间的缘分也是有深浅的,即使是母子。
不过,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郑庄公最后还是把亲妈接出来,过上了“其乐融融”的正常母子生活。
这出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篇,叫“郑伯克段于鄢”,故事里,郑庄公发明了不少著名成语,还有一句叫“多行不义,必自毙”,是好人口中出镜率最高的成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