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记(1 / 1)

旗袍时尚情画 陆梅 2539 字 3天前

浮生若梦 速记下江南

这一周转悠江南而归。

当然不是乾隆下的那个“大江南”,而是直奔杭州—乌镇—苏州—南京。

我的民国美人在那儿。

记得我初中暑假时妈妈出差苏杭,扯上我一块走,想让我看看苏州园林。我却为此和妈妈一路赌气:净是些石头、花花草草、糟旧的飞檐……有什么好看的嘛!

我工作出差时去杭州等地,就是逛商场、泡酒吧、喝咖啡,一路买买买……

这次出门,我拎一个小箱,两条裤子、三件T恤、两支笔、一瓶墨、两管小颜料,再把箱子的一些空间让给一摞稿纸,心心念念地就想去看看那些石、那些园、那些桥。

终于,带上了老母亲一起。

有些东西的魅力,还是得等足时间才能体会。

拙政园那堆著名的石头间“爬”满了东张西望的人,老人家在太湖石之巅挥手示意,招手之势是否眼熟?大时代、小个体,深烙印于历史轨迹,谁也不可能置身世外。

所到之处,游人如织,那良辰美景,众人蜂拥而赏。

摩肩接踵,众人踏着导游的指导线路,堆集于园中。

我立在一角,盯一处小景、画几小笔速写,权当没了人,独乐之乐。朋友问,干吗不画人?

坐标:苏州拙政园

嗯,当时,我眼中竟然没有人……

今天,我们到哪儿都是旅游模式,和当初“主人之境”全然迥异。

常常是园区门口看地图,明了大致轮廓,再想方设法用最短时间、最全面地踏过一遍才值。某处若有导游加点野史故事,钱啊女人啊这类,大家嘻嘻一笑,更觉得票价值了。

而园的主人必定不是每日一万步,急着把园子匆匆走过一遍。有可能一驻足就是半晌时光。

我们游什么?主人想什么?

我只能尽力想象当年的主人,赏心也好,伤怀也罢,都是独自面对。

都说古人最高级的喜好是玩石,我不懂石头,估计和现在打游戏机差不多——再复杂的路,也要打通关,钻过去。导游叫大家不要轻易尝试钻石林, 看似只是一堆太湖石,实则暗道重重。

我想当年主人的乐趣,未必是像现在这样钻着玩儿,主人运用想象力就足以乐此不疲。

古人一向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才发现,原来石中就有大世界。当年的许多画家,不就是这么凭借想象创作的吗?

左图的狮子林的高山流水,游人比例较大。如果人物缩到最小,和右图的山水画不就很接近吗?

拙政园一角。人流不断,我已汗流浃背。

古人哪里有如我们这样的好条件,一个缆车送到山顶,或画或拍照,然后下山对照创作。

古人依靠的唯有想象力,也只有有了想象力,才有万水千山总是情啊!

试想一下,把自己缩至最小置于太湖石山,想象在山间或行走或休憩,可不就是“万事皆可放下,万物尽在心中”吗?

园是旧的、人是新的,冬去春来,人生不过浮萍。

精致如画,亦是两茫茫。

而迷人的,也正是这样吧。

坐标:中国美术学院校园内咖啡馆

此次出游,目标一是博物馆,目标二是小桥流水园林。

人总是贪心的,原想着待在某处多些时间好好画几张,结果走着走着就贪图更多地点,画也就成了速写。

坐在校园内的咖啡馆。窗外的几个学生一直在聊天,她们不像学画画的女生,倒像是《创造101》中跑出来的姑娘——个个身材修长、打扮时尚,从外表看不出所学专业。

周末的美术学院不准外人进,但我都走到校门口了没理由退回去,和老妈昂着头直接踱进校门。

咖啡馆的落地玻璃隔出一段可以与妈妈休憩的空间。天气太热,走一遭衣服已被汗浸透,原本第二天想去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计划就此作罢。

坐下就不想动。就着目力所及,左手边的一对情侣当然成了我的模特。

坐标:杭州河坊街

杭州老城区的河坊街有点难找,地铁于修建中,烈日烧烤。我以最快速度“到此一画”。尽管网上说老街已商业味重重,但这些地方不都是给游客准备的吗?

我们没去胡雪岩故居,倒在胡庆余中药堂廊亭中坐了好一会儿,喝了中药解暑汤。

一位当地老伯,下午接了幼儿园放学的孙女,几乎每天下午都在这里乘凉,玩儿一会儿。小孙女好动,画她的时候,我要求她数60下不乱跑,一分钟画好,加上画了她心心念念的蝴蝶,小姑娘欢喜得抱住我。

分手后又在街中遇上,小姑娘老远就大叫“阿姨阿姨,奶奶奶奶”,可爱极了。

坐标:木心纪念馆

“他就这么死了,我不能袖手旁观。”

陈丹青操心,光为木心纪念馆那几张画如何摆放更合适就反反复复多次调整。

好在有陈丹青。

馆内手稿录像等均不能拍照,我忍不住立在画像前画几笔。

画小、心大,处处体现细节。

好的画,让人想一看再看。

我贴在展览玻璃上看木心的入狱手稿,鼻子压扁了也辨认不清小小纸片上那密密麻麻如蚁的文字。三次入狱,66页手稿,约60万字,缝在棉袄夹层带出。

木心写道:“哀愁是什么呢?要是知道哀愁是什么,就不哀愁了。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这样的,有些事还没有做,一定要做的。另有一些事,做了,还没有做好。明天不散步了。”

坐标:乌镇

不得不说,乌镇因为木心而变得格外与众不同。

推窗看到皆是景,无非生活人家。

西栅书场评弹,从小熟悉却未曾明白,权当置身回忆。

“现做豆腐,尝尝吃吃”两个老男人的豆腐摊,在东栅几乎最后一档,旅客们大多前面一路吃饱了过来,买的人不算多。我太喜欢各种卤豆腐了,10块钱满满一大碗。

到底江南男子,年轻时定眉清目秀、相貌堂堂。

这些看似为自家老宅,其实都是租的,据说都是被包下来的。

与十年前来乌镇的感受不同。不把自己当游客就更能体会木心的那句:风啊,水啊,一顶桥……

最好吃的,从来都是童时记忆的味道。“光明冰砖”“重重卤味”构成了我的口味标准,简单又明确。

镇中古戏台,演奏者古筝弹得有模有样,身后大匾——盛世华章。

之后,那人又执麦唱起来:“既然曾经爱过又何必真正拥有你……”古筝弹得好不好听不懂,这卡拉OK跑偏一点调子就回不去了。

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坐标:姑苏水上游

寒山寺寒拾殿,才画两笔,时雨。

和合二仙寒山对话拾得——

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回复:“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万事随缘,历历代代说如是,何曾容易做到呢?

坐标:中国丝绸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江宁织造府

看过那么多书本上的服装历史图片,走近真实服装才被其真实尺寸震撼。不比画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一些巨型的大袍面前,我特地留影展示比例。

比如这件黄调的元代大袍,几乎如一件装置作品,我想象着主人的身高、体形,就算现代人的身材装进去,都绰绰有余。

有意思的是:我的比例标注动作不少姑娘看到觉得有趣,居然纷纷效仿,竟成了拍照新姿。

乾隆老人家六下江南,我这后半辈子怕也是离不开了。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精英女性越来越多,又赚钱又养家又带孩子,还要上各类插花、茶道、古筝、绘画班,几乎活出了最精彩生活。

女人相聚,讨论的却还是脱离不了爱情、关系、相处等话题。

不要陷入只为自己活的陷阱

《圆桌派》节目中,都说徐静蕾的“40+”PK掉“20+”蒋方舟,活出了女人自由范儿。

很明显,双方相处关系中,老徐处于优势方,她可以先提条件,比如我不爱倒垃圾就不可以叫我倒。

一不小心的以自我为中心也很可怕。

木心曾言:“少年人是脆弱的,因为纯洁。二十七岁,三十七岁,五十七岁,人就复杂了,知道如何对付自尊心,对付人生。”

有了些年纪、有了些钱和阅历的精英女性,多多少少会不知不觉就筑起了条件,容易有俯视群雄的优势气态,不由自主地会提高对对方的要求然后抱怨“被剩下”。无数女性公众号习惯用呈现明星情感状态的方式给予读者答案,那样够简明易懂。可是,恐怕明星她们自己也迷茫呢,因为她们找不到别人做参考。

不陷入家庭琐事、不CARE(关心)男人的想法,活出自己,成为当今最畅销的生存口号。可是,我们的日子从来不是发生在舞台上,自由并不是我行我素。

怀惴“40+”的经历,不等于可以自大;“20+”的迷茫,也值得度过。

相处,更不能拿砝码秤来计量轻重关系,不存在谁配不配得上谁。

选择对象时不要动不动就比较:我是博士,你总不能连个大学文凭都没有;我去过十几个国家,你总不能连国门都没出过;我会跳恰恰,你最好能打高尔夫;我带孩子,你最好下厨房……处处存在要求,生活必定不轻松。

没有体验过悲哀的人不会为别人悲哀;不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算不上成熟的人。

凡事柔情如水,念及对方一点好。不要期盼男人要么成为我的英雄,要么不屑其为狗熊。

“女人忘记如何妩媚动人的速度越快,学会憎恨他人的速度也就越快。”尼采早已一针见血。

不要在一个人身上使劲儿,别指望某个人满足你的所有念想。

——刘蓉

放过自己、放过对方,诚觉世事皆可原谅。方轻盈,更自由。

旗袍迷妈妈们的十大经典拍照POSE

妈妈们都迷上了旗袍。

近几年,大大小小的同学会、公司年会、小聚会上,处处有旗袍团秀。

没了大宅门,没有坐惯宋椅唐蒲团,没有从小沏茶、端坐的教训,女人们却突然多了一种服饰选择。旗袍如何展示才美,这真是个问题,毕竟旗袍一不小心没处理好礼仪就可能成了“服务生”。

端庄、妩媚、性感、俏丽……当今人们对旗袍的理解众多,各自演绎,混搭风格出现在妈妈们的旗袍特色POSE(姿势)里。

丝巾成为妈妈们拍照必备道具,除了四季常备的丝巾,旗袍妈妈们拍照道具还多了以下几种:扇、伞、茶具、琴、包、书等。

“国风道具”下,拍照经典动作:“头痛”“腰痛”“屁股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了。

端茶在手

端茶在手,可以表达休闲,表达舒适,表达闲情逸趣。过去咱动不动端星巴克咖啡,而现今流行茶文化,必须得实践起来。懂不懂喝无所谓,关键是姿势到位。嗨!品茶的全套,不是一大半关键在摆POSE吗?

琴深深

古琴、古筝,专业性高,平时不敢摆这等POSE(姿势)。

情深深……这个我,装不来、装不来。

折枝嗅

任何时候,女人与花都是相配的。

“折花枝”乃妈妈们百摆不腻的常青POSE。

倚窗美

“倚靠窗+执扇”,可谓“姿态妩媚杀”。不靠窗,就靠柱。

智慧的中国妈妈们早已知道如何表达一种独属旗袍秀的美态。

站靠墙

站姿一来靠墙,还有大门、小门、大框、小框……

一个门脚,支撑起的是妈妈们盈盈的小腰。

拎小包

小包道具本是随身之物,自然拿取即好。它不是定时炸弹,不必如此小心翼翼拎着。

若“为道具而道具”,拈在手便会成了装的姿态。

抄经式

抄经,写毛笔字,蔚然成风。

妈妈们的周末往往不是在抄经的课堂,就在赶去书法班的路上。

结识新朋友,晒新临的大字,毛笔练起来,姿势端起来。

写毛笔字已成为旗袍妈妈最爱的POSE之一。

摇扇篇

一张椅,一方台,一束花,一纸扇,一安座。

此为民国范儿经典造型。

只不过若过于强调高开衩,“凹”出过分的“S”形,就少了恬静,缺了味道。

当然你会说那样多死板,穿旗袍不就是用来展示曲线的吗?

旗袍,作为那一时期的常服,日常就是如常,如常就是平常。不做作、不为镜头而刻意、不过于努力展示旗袍才更能凸显各自的原本风貌。

让内在悄然展示,含蓄美才更长久。

打伞的丁香妈妈

撑伞,必须是油纸伞。雨巷、油纸伞、丁香花姑娘……是怀旧梦的演绎。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一不小心,丁香花般的姑娘成了丁香花妈妈。

旗袍走秀必备——姿势、队形、兰花指。

走起!

执书卷

执书在手,更显高级。这应该是大多数妈妈最爱的造型了。

“旗袍+书卷气”怕是大多数妈妈最爱的POSE了。

我的画中出现最多的就是“阅读”。为什么iPad(平板电脑)、手机泛滥的今天,我们还是需要一本书做最后的姿态?

妈妈们还将旗袍从服装发挥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服、祈愿服——一年一度的高考时,旗袍在望子成龙的妈妈们心里就变成了发挥助战气势的战袍!

多么了不起的中国妈妈!妈妈们真心不容易啊!还有什么做不到?还有什么不会实现?

不过话说回来,妈妈们开心就是咱的开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