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正值农历十二月,农历十二月为腊月,腊月初八是腊八节。在“小寒大寒,冻成冰团”的节气里,喝一碗热气腾腾、料足糯香的腊八粥,盘算着过大年的计划,内心真是超满足呀!
腊八粥
小寒节气正值农历十二月,农历十二月为腊月,腊月初八是腊八节。大家都知道腊八节要喝腊八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食俗可能起源于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成佛前,为寻求解救众生的办法,舍弃王位,离家修道,过着苦行僧的生活。一天,他因劳累过度昏倒在地,一位牧羊女用泉水、杂粮和野果煮成粥将他救醒。释迦牟尼获救后,在菩提树下跏趺而坐,最终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世人为纪念他所受的苦难,年年都要在这天喝腊八粥。这个习俗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中国,并于宋代在民间开始流传。清代时,喝腊八粥的风俗更加盛行。在皇宫里,皇帝、皇后和皇子要向大臣、侍从、宫女等人赐腊八粥,还要向寺院发放米粮等物。寺院则用大锅熬制腊八粥,施与贫苦人家。
腊八粥里究竟放的是哪些食材,其实并没有一定之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做法也不相同。《燕京岁时记·腊八粥》里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这么一数,就足足有十七样,各种谷类、豆类、干果在岁末齐聚一堂,热闹的气氛一下就被烘托出来。这还不算完,更有厉害的人家,用食材做成仙人、寿星、动物等形象放在腊八粥上。比如,“果狮”就是用脆枣当身子,半个核桃仁当狮子头,桃仁当狮子脚,杏仁当尾巴,用糖粘在一起而成。
民间至今有童谣传唱:“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吃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在“小寒大寒,冻成冰团”的节气里,喝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盘算着过大年的计划,内心真是超满足呀!
菜饭
旧时的南京人对小寒节气很重视,素有吃菜饭的食俗。菜饭,顾名思义,里面至少要有青菜和米饭。倘若把青菜和米饭分别做好后拌到一起,并不能算真正的菜饭。菜饭是在烹饪过程中,就要把菜肴和米饭结合在一起。正宗的“南京菜饭”,通常会用到南京特产矮脚黄、香肠或板鸭,撒上姜碎,与糯米一起煮熟。
矮脚黄是南京众多青菜品种中的佼佼者,具有“棵矮、梗白、叶肥、头大、心黄、无筋、鲜嫩”的特点。南京名菜“炖菜核”就是用矮脚黄的菜心炖制的,据说清代有位大臣住在南京万竹园里,天天吃矮脚黄都不觉得厌烦。
细细想来,菜饭如此朴实无华,不过是一碗白饭,几棵青菜,一小块肉,竟然成了重要节气里的必食菜肴,且代代相传,着实有些不可思议。转念再想,这或许正是因为它的“家常味”。旧时物资匮乏,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里,“猪油拌菜饭”就是最香的美食。
尽管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菜饭熟悉的味道早已留在了胃里和记忆里。1922年,徐志摩从英国留学归国,途中,他写下了《马赛》一诗,其中几句写道:“我爱欧化,然我不恋欧洲;此地景物已非,不如归去;家乡有长梗菜饭,米酒肥羔……”浪迹天涯的游子念念不忘的,还是家乡那一碗朴素的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