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气象特征(1 / 1)

冬至一般在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冬至的“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至,就是天文意义上冬天的极致。在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离我国的国土最远,我国各地接收的太阳辐射为一年最小,日照时间为一年最短。

冬至时我国冬季的面积已经接近全年最大,和小寒、大寒没有太大差别。因此,冬至不仅是天文学上的极致,也接近热量上的极致,季节变化上的极致。虽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至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近海海温还将继续下降,但离最低点已经不远,有时冬至日就是整个冬天的气温最低点。因此,冬至的“至”可以理解为隆冬的到来,也可以理解为全年最冷时节的到来。

隆冬已到

冬至时,我国各地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达到全年最低值,东北地区白昼很短,夜晚很长,“北极村”漠河的日照时间更是少得可怜。由于大陆储热能力很低,热容量很小,因此各地气温下降迅速,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天已经控制广西大部分地区,并且翻过福建、广东境内的山脉,直逼沿海地区,连海南、台湾的夏天也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

阳光之末

此时,太阳辐射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堪称“阳光之末”,一是日照时间达到最短,二是太阳高度达到最低。全国各地在冬至这天接收到的热量是最少的,日照时间是最短的。例如,天津的日照时间只有九个半小时左右,比夏至日少了五个半小时。我国北方地区都是夜长大于昼长,而且越往北夜越长。在北极点,甚至会出现极夜现象。

最热冬至

不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前文所说的“最冷冬至”变为少数情况,更多的情况是,冬至大幅偏暖。例如,2016年的冬至,汹涌的暖湿气流冲向整个南方,江浙沪和福建电闪雷鸣,广东和广西又湿又热,一派夏天的气息,人们甚至可以穿短袖。这一年的冬至,被称为“最热冬至”。

12月下旬,连冬至都到了,暖空气还这么嚣张,这是怎么回事呢?直接原因是副热带高压的强势,深层次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不变,冬至穿短袖这种怪事将见怪不怪。

最冷冬至

冬至往往会有强大的冷空气南下。如2018年冬至时,多股强大的冷空气在西伯利亚集结,俄罗斯萨哈共和国局部气温降到零下50℃以下。它们随后兵分多路,扫遍我国,为2018年画上一个极其寒冷的感叹号。针对这股冷空气,中央气象台多次发出寒潮预警。

不过,一般冬至期间不是最冷的时候,小寒和大寒更冷,但凡事总有例外。2018年的这股寒潮过后,气象观测资料显示,北京南郊国家级气象站气温降低至零下13.9℃,这个温度在北京历史上可以说是“奇寒无比”,是1985年以来12月的最低气温。因此,2018年的冬至日被称为“最冷冬至”。

过冬与过年

或许是因为冬至时人非常脆弱,也或许是因为冬至象征着阴气极盛、阳气将发,所以古人特别重视冬至,甚至把冬至看作过年,不少地方称冬至为“过冬”,甚至是“过小年”。人们往往准备丰盛的菜肴,按照各地的风俗来度过冬至。譬如,北方地区冬至时要吃饺子,因饺子形状像耳朵,吃了饺子寓意耳朵暖和,在严寒的隆冬里不会被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