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谷雨忙采茶(1 / 1)

常喝茶的人都知道,要想制出好茶,首先要找准采摘茶叶的时机。在春季,人们把清明前采制的茶称为“明前茶”,把谷雨前采制的茶称为“雨前茶”。如果是谷雨当天采摘的茶,那就是“谷雨茶”了。《茶疏》里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谷雨茶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和好友泡上一壶谷雨茶,赏美景,品香茗,开怀畅谈。诗人郑板桥为我们勾勒出的这番景象,实在令人醉心向往。

常喝茶的人都知道,要想制出好茶,首先要找准采摘茶叶的时机。在春季,人们把清明前采制的茶称为“明前茶”,把谷雨以前采制的茶称为“雨前茶”,也叫作“二春茶”。如果是谷雨当天采摘的茶,那就是“谷雨茶”了。明代学者许次纾在《茶疏》里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在“万物疯长”的谷雨前后,充足的雨水、温暖的阳光、舒适的温度,使得茶树生出柔嫩、厚实的芽叶,制出的春茶味道鲜爽,有着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香。古人认为谷雨茶有解酒毒的功效,正如诗中所写:“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自古以来,喝茶就是一件极具雅趣的事,细品它微妙的味道差异,观察它的颜色,想象它的形状,感受此刻的宁静、淡泊与闲趣。一芽一嫩叶的谷雨茶泡在水里,就像古代展开旌旗的枪,人们把这种茶叶命名为“旗枪”;一芽两嫩叶的则像雀类的舌头,人们就称它为“雀舌”。

中国是茶的故乡,西方人称茶为“神奇的东方树叶”。在二十四节气文化中,很多节气都与茶有关。除了明前茶、谷雨茶,还有立夏茶、立秋茶、白露茶……跟着大自然的步调饮一杯时令茶,让繁忙的生活也偶尔放松一下吧。

谷雨油茶

在侗族人家,家里的妈妈、奶奶等女性长辈都会制作油茶。制作油茶在当地被称为“打油茶”,是侗族重要的传统饮食习俗。“香油芝麻如葱花,美酒蜜糖不如它。一天油茶喝三碗,养精蓄力有劲头。”

打油茶要用到茶叶、芝麻、花生、糯米、葱等原料。可用的茶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专门烘炒的末茶,另一种是茶树上新生的幼芽叶。一碗香美的油茶源于一片片好的茶叶,人们自然不会放过谷雨这个采茶的好时节。

打油茶有点茶、炒茶、煮茶、配茶四道工序。点茶就是准备好茶叶;炒茶是将茶叶放入热油锅中,用锅铲不断翻炒;待茶叶炒出清香味时,加水煮沸,称为煮茶;等到茶汤快要起锅时,再撒上一些葱、姜,油茶就出锅了;最后一道工序是配茶,碗里事先放好米花、花生、黄豆等配料,用大汤勺舀上一勺油茶,斟入碗中,顿时香气扑鼻而来。不同的配料可以做出糯米油茶、米花油茶、鱼子油茶等不同口味。

侗族人家热情好客,油茶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物,精选的配料也格外丰富。这里还有个有趣的讲究,那就是喝油茶时只能用一根筷子。在侗家人的待客之道里,一根筷子代表一心一意。客人至少要喝三碗,寓意“三碗不见外”;三碗过后,如果不想再吃,就把筷子架在自己的碗上,表示已经吃饱了,感谢主人的招待。不然,主人就会不断地为客人重新盛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