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红荔枝与绿仙草(1 / 1)

作为夏季消暑果品,大暑这天,福建一些地区要吃荔枝,称为“过大暑”。新鲜的荔枝用冷井水浸泡,冰冰的果肉,吃起来再惬意不过了。仙草又名仙人草、凉粉草,“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古时人们顶着烈日外出劳作,身体的水分流失大,因仙草有消暑、解渴的功效,有如仙人所赐而得名。

荔枝

荔枝产于我国南方,与香蕉、菠萝、龙眼并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的外壳如鸡冠般红艳,果肉如雪般白润、晶莹,放在手中滑溜而略有弹性,放入口中如饮玉浆。白居易形容它“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作为夏季消暑果品,大暑这天,福建一些地区要吃荔枝,称为“过大暑”。新鲜的荔枝用冷井水浸泡,冰冰的果肉,吃起来再惬意不过了。明代文人徐渤对此描述得很是到位:“当盛夏时,乘晓入林中,带露摘下,浸以冷泉,则壳脆肉寒,色香味俱不变。嚼之,消如降雪,甘若醍醐,沁心入脾。”

在古代,荔枝最初称为“离支”“离枝”,这是因为它一旦被摘下就不易保存,一天后变色,两天后香气消散,三天后变味。如果采摘时连同树枝一同割下,就会延长它的保鲜期。荔枝深受古代帝王的喜爱,是常年进贡的贡品,因此才有了我们熟知的大诗人杜牧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妃子笑”干脆成了荔枝的别称。

古代文人雅士纷纷拜倒在荔枝的“红裙”之下,在白居易笔下,它是可爱的红珍珠;在张九龄笔下,它是百果中的佼佼者。苏东坡就更夸张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据说为了吃到鲜荔枝,他曾一度想要定居广东。更有自称“荔枝仙”的明代人宋珏,翻刻了宋代蔡襄的《荔枝谱》,为了不辜负与荔枝此生的相遇,他竟自夸每天能吃下一两千颗!

仙草

仙草又名仙人草、凉粉草,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浙江、台湾等地。“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古时人们顶着烈日外出劳作,身体的水分流失大,因仙草有消暑、解渴的功效,有如仙人所赐而得名。

关于仙草的由来,闽南地区还流传着一个传说。自从嫦娥吃了仙药去到月宫,留在人间的后羿终日思念妻子,想寻仙人草来与妻子团聚,最终却因体力不支倒在了半路上,而他去世的地方正是闽南一带。当地百姓安葬了后羿,不久之后,他的坟头上长出从未见过的绿草,吃后竟感到身心舒爽,清心除火。百姓认为这是后羿留给世人最后的礼物,称它“仙草”。

仙草虽有“仙”名,但相貌平平,看不出半点仙人的气势。绿色的叶子形状似薄荷,两两对生,呈现出十字状,略带绒毛,边缘有锯齿,能闻到一股特殊的香气。

民间用一种叫“烧”的方法来烹制仙草。采摘它上部的茎叶,晾晒成仙草干,放到锅中大火烧煮,直到变成黑色的浓汁,自然冷却后,凝固成凝胶状的仙草冻,叫作“烧仙草”。烧仙草微苦,像果冻一样弹滑,冰镇后苦和凉混在一起,共同抵御夏日的燥热。这和苦夏吃苦草,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今,烧仙草已成为福建闽南和台湾地区著名的传统美食,桂圆、红豆、芋圆、蜂蜜、牛奶……纷纷成为仙草的好搭档,口味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