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广寒香气来(1 / 1)

桂花香,香得让人难以置信。“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这来自仙境的香气太过馥郁,用鼻子闻还不过瘾,若能让桂花在味蕾上绽放,回味在唇齿之间,那才是胜似神仙的满足呢。

桂花糕

桂花香,香得让人难以置信。“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难怪杨万里在《咏桂》里赞叹,桂树本不是人间所有,是从嫦娥仙子所在的月宫移种来的。这来自仙境的香气太过馥郁,用鼻子闻还不过瘾,若能让桂花在味蕾上绽放,回味在唇齿之间,那才是胜似神仙的满足呢。于是便有了桂花茶、桂花蜜、桂花酒、桂花粥,还有各种桂花菜肴,而以桂花入馔的糕点自然要首选桂花糕。

在苏浙一带,秋分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古人收集桂花,可不是使劲摇树摇下来的,而是打落的。明代高濂所著《遵生八笺》中“天香汤”条目记载:“白木犀盛开时,清晨带露,用杖打下花。以布被盛之,拣去蒂萼,囤在净磁器内。”“打桂花”要在露水尚存的清晨,树下撑起布单,以接住掉落的花朵。人们手持长竿,只需轻轻敲击枝条,桂花便纷纷掉落,眼前花瓣缭乱,恍若广寒宫上急急落下了一场花雨,迫不及待地要把这花香和风韵带到人间。不一会儿,布单就被铺就成了“花毯”。

由于各地饮食习俗不同,桂花糕的做法也不尽相同。通常,收集来的新鲜桂花要先过筛,把叶子、花蒂和不新鲜的花瓣剔除,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用糖、盐等腌制,做成糖桂花保存。糯米粉和大米粉混合加工后,在表面撒上干桂花,然后上锅蒸熟,出锅后再淋上糖桂花,玲珑精巧、松软细腻的桂花糕就做好了。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凡人总是对天界有无限的遐思和向往,只是不知道独守月宫的嫦娥,在烦闷之时,是否也会做上几块桂花糕,以解对人间的眷恋。

螃蟹

秋分时节不止农事繁忙,还有“一忙”与吃有关,那就是“食蟹忙”。民谚有云:“秋风起,蟹脚痒。”诱人的螃蟹又在向我们招手了。我们通常吃的大闸蟹,是出生在近海咸淡水中的河蟹。河蟹出生后,要洄游到淡水湖中生长,成年后再回到近海产卵。一生两次洄游于海河之间,这运动量着实不小,所以大闸蟹才生得肉嫩膏肥吧。

食蟹分文武两种吃法。“武吃”大家都熟悉,主要工具就是自己可靠的双手和利齿,上来先咔嚓几下掀开蟹壳,掰下蟹腿,蟹腿放到上下齿间,一阵蟹壳碎裂的声音后,便是吸溜吸溜的吸吮声了。“武吃”豪爽又痛快,“文吃”则诗意又艺术,靠的是一套叫作“蟹八件”的专用器具。蟹八件指的是小方桌、圆头剪、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镊子、钎子和小匙。吃蟹时先把螃蟹放在巴掌大小的方桌上,用圆头剪刀剪下大螯和蟹腿,然后拿出腰圆锤,围着蟹壳边缘轻轻敲打,蟹壳被敲松后,就可以用长柄斧掀开背壳和肚脐了。接着,长柄叉、镊子、钎子各显神通,发挥出捅、剔、钩、叉、挑的本领,小匙则负责刮下如玉的蟹膏、金黄的蟹黄。总之,食蟹者定要把这螃蟹吃个干干净净,绝不留一丝余肉,其中更有高手,能把吃完的蟹壳拼凑回一个完整的螃蟹样,整个过程就好像在完成一项精细的手艺活儿。

蟹八件的原型发明于明代的江南地区,最初只有三件,后来逐渐发展为八件。这些工具一般是铜制的,档次高的为银质,表面闪着柔和的光泽,做工很是精致。苏州人家有女儿出嫁时,嫁妆里常常就会有蟹八件,可见它的地位和贵重程度。

古代文人中爱蟹者众多,清代戏剧家李渔嗜蟹如命,人称“蟹仙”。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到吃蟹时曾大呼:“蟹乎!蟹乎!吾终有愧于汝矣。”螃蟹,螃蟹啊!我到底是有愧于你呀!此话何出呢?原来,李渔感叹他没能在盛产螃蟹的地方做官,不能用俸禄让他敞开了大吃,只能用囊中仅有的钱来买。就算他一天可以买一百筐,除了招待客人外,还要和五十口家人共同分食,最终他能吃到嘴里的实在是有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