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 大场景,新故事 文章题材的选择(1 / 1)

题材就是文章的材料,就像我们盖房需要选建材,做饭需要选食材一样,材料好坏决定着产品的好坏。

大家好,今天讲第十八讲,文章的题材。

题材就是文章的材料,就像我们盖房需要选建材,做饭需要选食材一样,材料好坏决定着产品的好坏。

文章题材的选择,一般遵循三个原则。第一,尽量选大的题材、大的事件、大的人物、大的场景。第二,尽量选新的题材,新人、新事、新景。第三,尽量选择你熟悉的题材,最好是你亲身经历过的。下面我们分别来讲。

第一,先说一下大的题材。

我们为什么要写文章,是为了满足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信息的追求。生活是由千差万别、大大小小的事物构成的,虽然事物很多,但是生活中人们只关心与自己直接有关的事情,而别人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关心。比如别人每天吃什么,这种小事不会有人关心。

但是假如发生了一件能让每个人都关心的事,这就是大事,在新闻里叫做“大新闻”,在文学写作上叫做“大题材”,比如战争、天灾、一个国家政权的变更,因为这关系到社会上每个人的安全和前途。还有,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普通的人和事早已被人忘记了,只有少数大事件、大人物能让人记着,因为这是历史的坐标。

所以,写文章要首选大题材,这样你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先不说文章写得好不好,题材就高人一筹,有一种震撼的效果。比如我过去写的历史人物,辛弃疾、李清照、范仲淹、诸葛亮,都是名人,党史上的人物,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瞿秋白、张闻天,都是重要领袖,关心的人自然多。

第二,为什么要选新题材。

人的本性是在时刻追求新、奇、险的东西,有一种说法叫做审美疲劳,再好看的风景,再惊险的故事,再动人的情感,说多了也没有人听了。所以在选材方面,除了要尽量避开小的,还要避开旧的。

比如你写游记,一般的山水,读者已经不想看了。有一年我到湖北的恩施去,有一个很大的溶洞。多大呢?大到一架直升飞机都能飞进去,里面可以举办上千人的演出,这就少见,是一个新的题材。假如有一天有人第一个登上了火星,他写了一篇游记,那肯定吸引人,因为这个题材最新,没有人写过。

但是,也有一个问题,我们不可能每天都能找到新题材,这时候就要学会怎样将旧题材翻新,就要在老题材上找到一个新的角度。比如很多作家都写过古树,但我在写古树的时候,更侧重于写和树相关的故事,写那些有故事的树。我写了曾与项羽、左宗棠、毛泽东、彭德怀等亲密接触过的树。这样的题材就很新鲜。

第三,要尽量写自己熟悉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你对这个圈子的事物非常熟悉,这就是你的一笔财富。比如鲁迅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个少年对自家的后院太熟悉不过了,那里的草、虫、花、鸟,写起来很有感情,有味道。

我回到阔别六十年的家乡,看到当年的房子、树林、山坡,勾起无限的感慨,很快就写了一篇《何处是乡愁》。还有入选中学课本的《夏感》,也是我童年的记忆。小时候经常和大人一起割麦子,所以对夏收非常熟悉。

写熟悉的东西有两个好处,一是你有别人没有的东西,哲学家讲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二是因为熟悉,所以很容易表现和表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生活。

我自己写过的题材有不少,有山水题材,代表作就是入选课本的《晋祠》;有党史题材,因为读了很多党史方面的书,有感而写,代表作有写瞿秋白的《觅渡,觅渡,渡何处?》,写周恩来的《大无大有周恩来》;历史人物题材的代表作有《把栏杆拍遍》;近年又写了一些人文森林的题材,结集出版了《树梢上的中国》。这都是我熟悉的,这与我的生活阅历有关。

这便是选择写作题材的三条基本原则。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四十年前开启国门那一刻》,这篇文章发表后反响很大,很多公众号都在引用。为什么呢?题材选得好。首先,这是一个政治题材,国家大事;第二,这是一个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的事,读者感觉新;第三,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符合所有这三条原则,所以效果就好。大家可以去对照分析。

好,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