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 展现个性,解释道理 文章五诀之“理”字诀(1 / 1)

有一句话:“文不见理,有气无力,理字立骨,精神楚楚。”一篇文章如果不把理挑出来的话,它就像一块平板玻璃一样,平淡无味。只有把理的骨架立起来,文章才显得精神。

今天开始讲文章五诀的第四个字,“理”字诀。

“理”就是讲道理。我们之前讨论过文章的分类,有描写文、叙述文、抒情文、议论文,一共四种。议论文就是常说的论文,最多的是论政治、论时事,就是报上常见的社论、评论。每个报社都专门设有评论部。

当然议论文也不止是谈政治,其他的如学习、理想、情操、学术、待人接物等都可以谈。于是又专门生出一类文章叫杂文,也属于议论文。这说明生活中处处都有理,它就像一块布的纹理,或者是人身上的骨骼,虽然外表不明显,但是暗中起的作用必不可少。

万物都有理。有一句话大家记住:“文不见理,有气无力,理字立骨,精神楚楚。”一篇文章如果不把理挑出来的话,它就像一个虚胖子,有气无力。只有把理的骨架立起来,文章才显得精神。

文章中理字的运用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纯用理来写文章,用逻辑推理写出一篇论文,就像建一座框架结构很明显的雄伟的大厦。

第二种是在叙事、抒情的过程当中,在关键处讲出一个道理。就好像一座装修好的华丽的大厦,你看不到它的结构,但是在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有意露出一扇小窗,让你能够看到里面的钢筋、柱子的构造,从而了解到这个大厦不仅豪华,而且还很结实,不是摆花架子。

下面我们来分别讲解。先说第一种,直接说理。

直接说理,就是把道理直接说出来。比如我们之前举过例子的《红毛线,蓝毛线》,这是一篇西柏坡的游记。我参观时看到许多感人的事例。比如开会,会场上没有麦克风、会议桌、茶水之类的,各人从自己家里带一个小凳子过来。刘少奇开土改工作会议,就在露天摆了几块石头,大家坐在石头上开会。这都体现了当年共产党谦虚谨慎的精神风貌。但是你光写这些琐碎的小事还不行,要用一个理把它串起来,文章的开头是这么写的。

政治者天下之大事,人心之向背也。向来政治家之间的斗争就是天下之争,人心之争。孙中山说天下为公,一个政治家总是以他为公的程度,以他对社会付出的多少来换取人民的支持度,换取社会的承认度,有人得天下,有人失天下。

你看这一句话,把古今中外几千年的政治史进行了总结。政治是什么?就是人心的向背,为公还是为私。这就是高屋建瓴,气势磅礴,为全文定了一个基调,同时还给读者一个警醒,它不是一篇看着玩的休闲的文章。很多古文都是这种写法,大家在中学的时候都学过韩愈的《师说》,讲为师教学、治学的道理。开篇第一句话:“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是这种写作方法。

再看第二种,以理写形。

我们在讲文章的三个层次的美的时候说过,一篇文章除了表面的描写叙述以外,你如果讲出一个道理来,读者就记忆深刻。

还用我的文章《难忘沙枣》来举例,里面有一段是对沙枣的描写。

沙枣,首先是它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它的幼枝在冬天时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

这一小段文章里,引用了鲁迅的一句话,像牛吃进去草,然后挤出牛奶,形容沙枣花不引人注意,但是悄悄地散发着香味。用理来写它的形。

古文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好例子。明朝有一个大画家叫沈周,他很会画芭蕉,经常观察芭蕉。他写了一篇《听蕉记》,讲芭蕉在下雨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然蕉何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

意思是说,为什么芭蕉会发出声音呢?不过是借助雨水罢了。如果没有雨水,芭蕉就静静地站在那里。芭蕉叶子大而虚,承受雨的时候能够发出响声,随着雨水下落的快慢声音也不一样。正是芭蕉雨水的互相配合,才能有那种雨打芭蕉的声音。这就是以理来写形。

第二种里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用道理来分析一件事情。我们叫它以理析事。

当我们给别人讲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直接讲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有时讲完了,别人印象还不深。于是我们就先说一个道理,再来讲这个事情。古代大臣要劝谏皇帝的时候,一般不敢直接说,或者觉得直接说效果不好,他就先讲一个道理,再劝皇帝应该做什么。

唐朝的时候有一对关系很好的君臣,就是唐太宗和魏徵。唐太宗当了皇帝后,一开始很小心谨慎,后来慢慢就懈怠了。魏徵就写了一篇文章提醒他,这就是很有名的《谏太宗十思疏》。前面谈到的《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一书中的第五篇。文章一开头就先讲道理。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意思是,我听说如果想让树长得高,那么首先要把它的根巩固好;要想让河水流得长,就要把它的源头疏浚好;一个国家想长治久安,一定要积攒它的道德仁义。他先讲了三个道理,再开始进行十个方面的建议。

还有一篇大家更熟悉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开头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也是先用理开头,然后再写事。

现在我们已经把文章五诀中的形、事、情、理都讲完了。这四个写作诀窍中,形和事是实的,情和理是虚的,所以大家要学会综合运用。这一讲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