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情感的起伏,就像一座空空****的、没有烟火的房子,读者不可能喜欢。只有带着感情写作,哪怕是无声的东西,也能够山石有韵,草木有情。
这一课我们讲文章五诀中的“情”字诀。
情就是作者内心的情绪,有这样一句话:文若无情,房空灶冷。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情感的起伏,就像一座空空****的、没有烟火的房子,读者不可能喜欢。只有带着感情写作,哪怕是无声的东西,也能够山石有韵,草木有情。
“情”字诀的运用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直接抒发,大段地抒情,也可以是小段地叙中夹情。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先看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在文章的最后,他写了这样的一段话。
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在微风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点头,那就可视为我对于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诚的敬礼;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摇摆,那就可视为我在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
这就是直接抒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写完一件事情以后,接着进行抒情。比如我写的《红毛线,蓝毛线》,大家可以找来看一下。
第二种不是直接抒情,而是满含情感地去写一个形象,或者写一处自然的风景,自然就情在其中。这里我举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有一部戏叫《西厢记》,是写张生与崔莺莺相爱的故事。早晨他们要离别了,舍不得,一抬头看到山上的枫树林红了,有这样一句唱词:“晓来谁染枫林醉,总是离人泪。”你看,这就是把情人的离别心情假借到树上去了。
接下来我们换一个场景,假如那天送别的不是一对恋人,而是部队的战友,我们就可以改成这样:“晓来谁染枫林红,总是战友情。”这就不是凄凄惨惨的离别了,而是有一种豪迈的感情。枫林红,战友情;枫林醉,离人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效果。
这是含情写人。如果是写大自然的话可以参看我的短文《海思》。
第三种是含着情绪写事件,我们叫它以情写事。这里我们也举两个典型的例子。
第一个是鲁迅写的《记念刘和珍君》,他是用一种沉痛的、愤怒的心情写刘和珍君是怎么被残杀的。
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 ……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从中可看出鲁迅先生那种愤怒的心情。
第二个例子是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藕与莼菜》。
因为想起藕,又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篷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去捞来的。像这样的取求很便,当然能得日餐一碗了。
大家可以和刚才鲁迅先生的那段话比较一下,很明显,一个是压抑着的满满的愤怒,一个是淡淡的乡愁。
最后一种是以情助理,作者要饱含感情地去讲一个道理。
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之际,我写过一篇比较长的文章《百年革命,三封家书》,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这三封家书是三个人写给自己妻子或父母的信。第一封是同学们都学过的林觉民的《与妻书》,第二封是聂荣臻当年留学法国时写给父亲的信,第三封是一位无名烈士写给妻子的信。通过三封信、三个故事,用抒情的方式讲了一个大道理:舍小家为大家。
同学们注意,写形和叙事是实的,而情的抒发是虚的,所以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虚实结合。把不同的感情,附着到实在的形象和事物当中,不要枯燥地说理或者空泛地抒情。这样文章就有人情味,就有温度,有色彩,就不会是一个空空****的冷房子。好,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