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好文章要能表现丰富的情感 文章的抒情之美(1 / 1)

文章的抒情之美,就是要把作者的各种情绪通过文字转换成一种美感,用你心里的火种点燃别人心里的火把,设法引起读者与作者的共鸣。所谓催人泪下,心潮澎湃。

第八讲 ,谈谈文章的抒情之美。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除了物质交流外,还有精神交流。人一生下来就自带与父母兄弟的感情,长大后懂得了男女之间的感情,从而又组成了新的家庭,开始了下一轮的情感的循环。

人的感情极为丰富。以内容来分,它有亲情、爱情、友情、爱国情、山水情,等等;以心态来分,有喜、乐、哀、愁、悲、怨、怒等等。文章的抒情之美,就是要把作者的各种情绪通过文字转换成一种美感,用你心里的火种点燃别人心里的火把,设法引起读者与作者的共鸣。所谓催人泪下,心潮澎湃。

文章的抒情之美有四个基本的要素。

第一是要真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真情实感,你所抒发的感情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虚情假意,不能做作。第二是要感情充沛,要饱和,不能苍白无力,无病呻吟,没病装病。第三是必须有个性,要让读者能看出这份感情是你的,是你这个身份、这个环境独有的,只有你才能发出这样的感情。第四是要有一种很得体的表达形式。任何的表达,包括思想的表达、景物的表达,在文章里表现出来就是一种艺术,它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能歇斯底里地喊口号。

我们先说真实、丰富的感情。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抒情文章,首推李密的《陈情表》。李密从小由他的奶奶养大,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朝廷让李密去做官,他就写了一篇文章,向朝廷表明,我的祖母年纪已经很大了,我们祖孙二人这种感情,这种相依为命的关系,让我不能去做官。这一篇文章感动了不知道多少人,成了历史上表达亲情的代表作。他的祖母姓刘,大家来看这一段。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你看,李密说我的祖母已经九十六岁了,她已经活不了多少天了,我才四十四岁,还有很长的时间可以报效朝廷,但是我伺候祖母的日子实在不多了,所以希望朝廷能够原谅我。“乌鸟私情”,到乌鸦老得动不了的时候,长大的小乌鸦会回来喂它。鸟都懂得这样孝顺老人,难道我不行吗?我只愿意侍奉祖母终老。文章打动了皇帝,就准许他不用来做官了。这篇文章将李密的情感真实丰富地表达出来,因此才能流传至今。

接下来讲个性的表达,一个人的身份不一样,他说出来的话就不一样。我找了三个人物,大家可以看一下他们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第一个是毛泽东,他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政治协商会议上进行了演讲 。他的身份是国家领袖,因此他是站在一个时代的高度来讲的。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种很豪迈的民族的时代的胜利之情。

第二个人物是鲁迅。这是大家很熟悉的《纪念刘和珍君》里面的一段话。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样的表达很符合鲁迅先生的个性。

第三个人物是朱自清,之前我们讲过他的《背影》,这里举他另一个名篇《荷塘月色》为例。鲁迅是一种很愤怒的感情,朱自清是一个人在月下散步,一种很休闲的,有几分惆怅的感情。我们看他是怎么抒发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这三个不同身份的人的三种个性的表达有什么不同。抒情之美就讲到这里,后面附上我写的《何处是乡愁》,这是我回到六十年前离别的家乡,看到乡村的一草一木之后写的一篇长文,大家可体会一下其中的抒情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