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我们挑战自己仔细思考要求孩子做(或不做)的事情是否合理,但仍有些要求的确没得商量。有时当服从必不可少,我们有时真的必须要说“你必须做”或“你不许做”时,那又该怎么样呢?
好消息是,那些没有过分要求孩子永远听话的家长,会发现他们的孩子会考虑家长的意见,并当情况需要时孩子也会听从他们的话。(就像那些知道自己可以参与决定的孩子不会感觉自己必须参与每件事的决定过程。)感觉无能为力的孩子才会抗拒,并会采用夸张的方式来确定自己的主权。
不过,孩子有时仍然会抗拒你的要求,无论你的理由有多么正当,无论你诉诸权力的方式有多么谨慎,你还是能找到替代奖励、惩罚和粗暴压制的方法。
1.运用侵犯性最少的策略
尽可能温和友好。不要用权势压制孩子。如果孩子情绪暴躁、愤怒地反抗你提出的每个建议,不要被卷入战争。当她听不进去任何道理时,讨论并没有意义,当然跟她对吼更没用。给她几分钟恢复冷静,暴风雨会过去的。
当你遭遇孩子的消极对抗时,上述做法也很明智。假设一个幼儿忽视你提出的收好玩具的要求,他背对你坐着,继续玩玩具。此时你有很强烈的冲动,想动用压迫性的手段,加大威胁的砝码。毕竟,你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不能任由孩子漠视家长!但如果你深吸一口气,告诉他玩完后清理好,然后走出房间,又会怎样呢?后退一步,给他一些空间,你让他保留了自主权和尊严。
根据我的经验,这种非对抗性方式的确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另外,也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和未受损害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学校教师运用这种提出要求,离开现场的策略也很有效。[4])但这需要家长巨大的自我约束力和很多耐心;尤其是低龄儿童,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养育模式,我们都不能期待时刻得到即时的顺从。我们须要准备好反复提出要求或禁令(伴随理由),须要接受有些日子就是不那么顺。期待孩子永远服从是不现实的,将这些僵局看作是我们必须打赢的战争则极具破坏性。记住:传统的养育方法不仅收不到长远效果,还会造成很多危害。
2.请诚实以待
如果你要求孩子做的事情不怎么好玩儿,就承认这个事实。如果你想让他保持安静的原因仅仅是你这一天已经忍受足够的喧闹,那就实话实说。不要为你的要求编造冠冕堂皇的理由,或者假装你让他做的事很好玩儿。试着从他的角度看问题(详情见下一章),用你的话阐述他的观点:“我知道令你感觉很沮丧,宝贝儿,你大概希望我别管你,对吧?不过……”
3.解释理由
“我说了算”根本就不是理由,而是诉诸残忍的强迫,并教会孩子也依赖这种手段。我们不仅要避免说这样的话,还要坚持为孩子提供理由。我们大多数的要求可以用甚至2岁孩子都能部分理解的语言来解释。(“你哥哥在等我们去学校接他;如果我们现在不走,他就不知道我们在哪儿,那他会很难过。”)提供解释并不能保证孩子会欢天喜地地接受我们的要求——就像要是有人告诉我们做什么或不许做什么时也不会永远让我们高兴一样——但却更可能让孩子接受。任何情况下,无论什么年龄的人,在受到限制的时候,都有权利听到理由。
4.变成游戏
动用你的想象力,帮助孩子在某些本质上并不讨人喜欢的事情中找到乐趣。当低龄儿童拒绝刷牙时,你可以鼓励他们听听牙刷毛在牙釉质上发出的声音,这立马提供证据说明他们正在成功地驱除令人作呕的“东东”。更精心的游戏还包括(假装成)飞机(的牙刷)反复起飞和降落在嘴里;发明你自己的版本,或者干脆让孩子来发明游戏,那更好。还可以启发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思考用不同方式面对某项无聊家务,估算用这种方式和那种方式分别会花多少时间。
5.以身作则
成年人不必遵循孩子必须遵循的所有规则,但大多数规则应该同样适用于我们。如果我们要求他们做完事情收拾利落或随手关灯,如果我们告诉他们不能打断别人说话、骂人或出言不逊,那么我们也应该严于律己。这不仅公平,孩子也更容易做到我们愿意身体力行的事。
6.给他们尽可能多的选择
在孩子不得不做的范畴内,询问孩子想怎么做、在哪里做、什么时候去做以及和谁去做。一旦你开始创造性地思考这些问题——重申:让孩子和你一起思考——你会惊叹于还有那么多做决定的机会,即使你的底线是某些事情必须去做。
这六点建议通常可以结合使用。例如,假设一个孩子拒绝在饭前洗手,家长可以说:“嗯,我知道你正在做的事情比去洗手池更好玩儿,但你必须得洗手,这样你才不会因为吃了脏东西生病。如果你的手不干净,那么你的嘴巴或许吃得开心,可胃就要遭殃(可以用滑稽的嗓音模仿胃的抗议)。所以你想在厨房里洗还是去卫生间洗?”还有其他选择:“你想自己去洗还是我们一起去?(我也总是在饭前洗手呢。)”“你想在水池里洗?还是想在带泡泡的盆里划水?”等等。
偶然的,孩子做的事情绝对不能被接受,我们必须反对他们。他们也许会将我们的干预看作惩罚,从而使平静地解决潜在问题或避免伤害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艰难。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切勿诉诸直接的强迫手段。当必须如此时,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地软化力度,将惩罚性影响降至最低。我们的语气应该充满温暖和尊重,并确信我们最终可以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我们还应该寻求帮助孩子重拾尊严和力量感的方式。如果我们不愿让12岁的孩子参加无人监督的聚会,如果这个决定引起了孩子强烈的怨气,或许我们可以在他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给予他更多的控制权。我们可以让他对自己的衣柜、回家时间或电脑时间有更多的发言权。如果你想给这种方式冠以别致的名字,可以称其为“补偿性自主感支持”(compensatory autonomy support)。
女儿3岁时,一天我和她外出办事,她拒绝走回车上,在人行道上举行静坐示威。幸运的是,我当时并不赶时间,于是我保持愉快的心情,安静而耐心地等她。最后,她站了起来,跺着脚走回车上,拒绝和我说话。我已经避免使用任何明显的强迫手段,但事实是我吃定了她,她却没吃定我,并且对此很不满。当车子开进车库以后,她宣布想留在车上听音乐;我不仅让她比平时多听一会儿,还不时探望她,询问她是否准备下车了。我的意图是确保让她知道(并且知道我知道)这是她的选择。再一次的,这个办法很简单:当你在某处必须削弱孩子的自我决定感时,就要努力在别处加强她的自主决定感。
当然,这种静坐的消极对抗,远不如怒气冲天的积极对抗那样猛烈地考验我们的耐心。有些深思熟虑的作家认为发脾气对孩子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也有些人认为是孩子对家长(很可能是理由充分的)行为感到挫败且不知道如何表达挫败。或许这些观点都各自捕捉到了部分真理,一方面,或许发脾气并不是不可避免或特别可取的,但另一方面它也不一定标志着家长养育行为不当;无论如何,重要的是当它发作时,我们的反应要尽可能地积极和有益。
原则1:如果你在公共场合,请忽视周围人的目光。你越担心周围人如何评价你的养育方法,你就越可能诉诸过度控制、缺乏爱和耐心。别人如何看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孩子需要什么。
原则2:想象着从她的观点看问题。发脾气的人往往会被自己的怒火吓着,怕自己失控。因此,忽视她或凶她都无济于事。你只需用最低限度的控制确保他人(其次是财产)不受损害,将焦点放在提供安慰和平静的确认,让怒气自己逐渐散去。稍后,你可以试着和孩子共同解决问题的潜在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