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四海(1 / 1)

办完母亲的丧事后,家中又恢复了常态,李白决定再度辞亲远游。虽然自知现在提这件事不太合适,但李白最终还是开口向已经白发苍苍的老父亲提出远游的计划。这一次,李客没有像之前那样毫不犹豫地支持儿子,他闭口不言,一脸茫然地看着儿子,接着欲语还休地牵动了下嘴角,默默地对李白扬了扬手。这一年,李白24 岁。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这首诗写出了李白的政治抱负和他此次远游的目的,可见李白离乡之际,心中既有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又有着入世之心高于一切的理想,李白在矛盾的心情下写就了这首《别匡山》之后,仗剑东行。

李白与师兄吴指南首先到峨眉去拜访老友,但未久留,随即离开。临行前,他作了一首《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自此他再没回到这风景如画、令他魂牵梦绕的地方。离开了峨眉山,他们先到三峡,住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县)的西山上,后人为了纪念李白,把这座小山丘称为太白岩,还在上边修筑了一座太白祠堂。

李白在这里住了一年多,十分心仪这里的秀丽景色。如果是几年前,他也许会在这儿住上五年十年,但此时,李白的心境大不一样了,他感到自己可以利用的大好岁月有限,于是他在夔州待了十多个月,整理了一下心绪,便又继续前进。

出川之后,李白沿着长江东下到了荆门、江陵一带,这时一路与李白同行的吴指南突然身染恶疾而病逝于洞庭湖(一说是吴指南与人突起冲突而被殴致死)。李白伤心地伏尸恸哭。他本想把吴指南好好安葬,无奈此时旅费已所剩不多,实在无力为其殡葬,李白只好准备就地安葬。

当晚,李白守在师兄的尸首旁,直到后半夜,疲累交加的李白困极了,便在离尸体不远的一棵树下打坐,闭目养神。突然四周起了一阵腥风,吹得草木刷刷作响,李白睁开眼,愕然看见一只老虎正睁着眼睛,站在约莫十尺远的地方,注视着吴指南的尸身。李白毫不犹疑地拿起日月剑奔至吴指南尸身旁,执剑与饿虎对峙,也许是李白的剑中藏有一股慑人的气势,僵持了数分钟,那只垂涎的饿虎竟然摇着尾巴走开了。翌日,李白匆匆地在洞庭湖滨掩埋了吴指南。

旅途中遇着了这种事,自然游兴大减,于是李白直下金陵。

李客事业庞大,在长江沿岸大城镇都设有店铺,而李白的一位同族兄弟也居于金陵,掌管金陵一带的事业。李白投奔了金陵的亲友,在金陵住了一阵子。对于死去的吴指南,李白仍念念不忘,对于不能妥善办好师兄的丧事更是颇感不安,于是他从同族兄弟那里得到了钱财资助后,立即回到洞庭湖滨,掘开那个临时简陋的墓穴,将吴指南的尸身重新仔细打点好,携往湖北,于鄂城择地安葬。吴指南的后事都料理妥当之后,李白才恻然离去。

离开鄂城后,孤身一人的李白出三峡到江陵,在江陵结识了司马承祯,司马承祯称颂李白为“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能够被这样一位道教宗师赞扬,李白自然是雀跃兴奋,因此写了《大鹏遇希有鸟赋》(后改为《大鹏赋》。希,通“稀”),自比为大鹏鸟,又以稀有鸟喻司马承祯。

在荆州、江陵待了一阵子后,李白即继续沿江东下,最后到了会稽剡中。

青年时期的李白性格超拔,这使他不甘于平凡。在他心目中,一些历史上的知名人物,如鲁仲连、张良、范蠡等人,都是功成名就之后退隐山林的完美典型,所以他认为由绚烂归于平淡才是理想的生命历程。对于侠气纵横、自负傲岸的李白而言,这种思想是纯真而浪漫的。但他年纪尚轻,人生历练不够,将现实的事情看得太单纯。

李白的确有很大的抱负,他要建奇功立大业,他要以布衣之身直抵卿相,他要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因此他不愿和常人一般,按部就班地去参加科举考试,他觉得以所学来换取功名是一种低俗的交易,简直是对读书人的一种侮辱。于是他通过自己的途径,广结天下才俊之士,以此扩大自己的声名。他想着,在不久的将来,朝廷便会知晓天下间还有李白这样一位人物的。

在这段时期,他最突出的表现是轻财重义,他为了救济落魄的公子,不到一年便散金三十余万,如他在诗文中所作:千金散义士,四座无凡宾。欲折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赠崔司户文昆季》(片段)李白的好客之风更是闻名遐迩,他为了沽酒招待宾客,竟把紫绮裘典当了。他根本没将钱财放在眼里,他豪放,敢做敢当,最瞧不起那些死读书又不通时务的人,他将这种人称为鲁儒或鲁生,他曾写了一首《嘲鲁儒》诗: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而对于萍踪浪迹的豪侠,李白则极为倾慕,他曾有很多诗作描述侠客,但似乎也是在描述这一时期的自己: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渐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侠客行》

李白很崇拜朱亥、侯嬴等这种“为知己者而死”的人,他们重仁义,置生死于度外,事不成则以身相殉,一旦事成却不居名利,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气节!李白时刻以他们为榜样,砥砺着自己,鞭策着自己。

他这次畅游江南非常快意,凡是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他都曾游览凭吊,如湘江、洞庭湖、钟山、凤凰台、镜湖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一路上饮酒赋诗,留下许多歌咏仙踪美景的佳作,如《越中秋怀》《苏台览古》《登金陵凤凰台》等。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这首作品是李白与群友登临凤凰台时即兴之作,颇受文友赞赏,他自己也十分得意。

在李白东游吴越的一年多时间里,他过得很惬意,同时也感触良多,生活阅历所给予人的成长使李白终于悟到“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想法实在是太天真可笑了。他深深体会到,他的这种慷慨的侠义之举和广交天下才俊并不能助他步入仕途。他有些灰心,又深悔这段日子的荒唐。而每思及自己虚度了二十余年的青春岁月,着实无颜见家乡父老,尤其是对自己期望深切的老父。李白顿时陷入了沉沉的思索中。在人生的路上,他初次感到彷徨,这种懊恼情绪在《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一诗中显露了出来: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脱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

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一日,李白游至扬州,在当地的一家小酒馆里投宿,夜晚,一弯皎洁的明月挂在窗前,身处异地的李白此时十分怀念家中的老父,想起自己纵然满腹才华却投刺无门,理想的失意令李白油然而生一股思乡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经过一番深省后,李白一改往日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形态,那种任情豪放的言行自此以后便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