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隐山林(1 / 1)

在战乱频仍、政治风气低迷的东晋,王羲之的政治道路非常不顺利。被逼无奈,王羲之只好辞官归隐。

王羲之在五十二岁那一年的初春时节,独自一人来到郊外。他顺着小径走到尽头,在一座墓前恭恭敬敬地跪了下来,轻轻擦拭着墓碑上的字。原来,这是王羲之父母的墓。

跪立于墓前,犹如又见到父母一般,年过半百的王羲之心中百感交集。幼时父亲教他习字,母亲教他做人,一幕幕往事重新浮现,如在目前。过了很久,王羲之才把埋在双手中的头抬了起来,脸上早已是泪痕斑斑了。

一想到今天来这儿的目的,王羲之的情绪又变得十分激动,声调也由刚刚的泣不成声变得坚定起来。他整理了一下思绪,对着父亲的墓诉说了起来:父亲,孩儿不孝,本身没有才能,又不能继续接受你的训示教诲,却很侥幸地做了官,但是,既没有什么好的成绩来报效国家、造福百姓,又没能达到你对儿子的期望。每每想到这里,我心中就感到十分愧疚和恐惧,生怕这样下去会辱及父亲的名声。所以,儿子准备辞官退隐,把职位让给更有能力的人。

今天特地在你的面前发誓,以后孩儿若再存做官的念头,不但不配做你的儿子,更不为世人所容。我的决心就像天地日月般恒久不变,我立誓再也不会出来做官了。

就这样,王羲之毅然决定结束自己的政治前途,辞官退隐了。

在回家的路上,王羲之步履轻快,表情也放松了很多,似乎已抛却了沉重的包袱,即将面对一个新的开始。他的夫人正倚在家门口很担心地眺望着外面的天色,她早已觉察到这两天丈夫总是眉头深锁,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这令她十分忧虑,但又不知该如何帮他。这时,她看到王羲之远远地走了回来,一度堆积在他脸上的阴霾也不见了,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意。她想,不管是什么困难,现在大概已经解决了。于是,她殷勤地迎了上去,侍候他更衣梳洗,让他好好地休息一下。

与王羲之结婚多年,郗璇很了解丈夫的个性,她心想:他做了什么大的决定,一定会告诉我的;我先不要问他,等一下他一定会忍不住要告诉我的。

果然,王羲之刚举起了筷子,便忍不住开口说道:“你怎么不问我今天一天都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事?”

郗璇听了后抿着嘴笑了笑,心想果然不出所料,但是,她没有答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丈夫,等待着他继续说下去。

王羲之说:“今天我去看望了父母,并向父亲立誓:从今天起,我不再做官了,我要退隐山林,过悠闲的日子,好好地陪陪你和孩子们。”

郗璇没有料到丈夫会辞官归隐,吃了一惊,但仍然不动声色地问道:“你现在不是做得好好的吗?官职也不算低了,为什么说辞官就辞官了呢?”

王羲之叹了一口气,沉默了下来。过了许久才开口说:“这其中的原因你就不清楚了。”王羲之看了看妻子,长叹了一声,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似乎又陷入了深深的无奈和苦闷之中。因为决定辞官退隐的原因太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他也不忍心让妻子为他担心,于是便以身体老迈、很多事情力不从心等为由,遮掩了过去。

这一年,王羲之称病告老归田。退隐山林之后,他就不再参与政事,常常和三五好友游山玩水,含饴弄孙,希望可以享享人间的清福。

可是,忧国忧民的王羲之,怎么会就此放弃他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呢? 他仍然十分关心国事,由于已经退出政治圈,更能以“旁观者清”的态度来审视着局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