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去大总统之职(1 / 1)

孙中山 胡元斌 706 字 3天前

在1911 年10 月9 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总理大臣,他挥兵南下,占领了汉阳,与革命军形成南北割据的局面。

袁世凯一方面对清廷表示要“杀身成仁,誓为清廷保全社稷”,另一方面却对其亲信的前方将领指示不可轻易督师进攻。

清廷、革命党人都在努力拉拢袁世凯,而袁世凯的如意算盘是利用双方的矛盾和弱点,抬高自己身价,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10 月19 日,袁世凯电召自己的幕僚刘承恩从襄阳赶赴河南彰德(今安阳),希望他利用与黎元洪的交情来代其游说。于是,刘承恩带话说,袁世凯可以与革命军合作,不久就可以进行和平谈判。

袁世凯在秘密与南方革命党人进行联系的同时,又通过与其联系密切的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出面,提议停战议和。

孙中山委派伍廷芳,与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进行谈判。伍廷芳代表孙中山重申:只要清帝退位,宣布实行共和制,袁世凯就可以就任总统。

袁世凯看透了革命派对共和制的迫切心理,就唆使北洋军阀姜桂题等四十七人联名通电反对共和,主张君主立宪制,并威胁说他要召回北方议和代表,以逼迫革命派做出让步。

袁世凯反对共和制,当然是一直为共和制而努力的孙中山所不能答应的,他决定用武力来回答袁世凯的无理要求。1 月11 日,孙中山宣布自任总指挥,兵分六路北伐那些嚣张跋扈的军阀。

北伐军多处旗开得胜。但是,刚刚产生的南京临时政府财政困难,不能应付北伐的军需,军事力量也很薄弱。这时,钻进革命阵营内部的旧官僚政客、立宪党人,大力鼓吹“议和”和“南北统一”。

袁世凯除了在军事上继续抵抗北伐军,又政治上玩弄阴谋,打算把北京的清政府、南京的临时国民政府一同取消,由他在天津另外组织一个临时政府以“统一”全国。

孙中山坚决反对袁世凯的狼子野心,在报上发表文章斥责他是“民国之蠹”。但是,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在同盟会内得不到支持,连他最好的助手——临时政府的陆军总长黄兴——也写信给胡汉民、汪精卫抱怨说:如果军费不能解决,议和搞不成,他就难以指挥军队,只有切腹自杀了。

汪精卫更是公然拆台,不愿意出任广东都督,并攻击孙中山有“权利思想”,甚至挖苦孙中山:“你不赞成议和,难道是舍不得总统吗?”

妥协思潮到处泛滥,孙中山感到孤掌难鸣。

帝国主义更是密切配合袁世凯的阴谋。他们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不给贷款,甚至调兵遣将威胁说:如果中国“内乱”不休,他们就要实行干涉。

为了打破孙中山最后的思想防线,袁世凯又虚伪地声称他也拥护共和制,说:“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在受到来自革命阵营内部、清政府、帝国主义的重重压力的情形下,孙中山别无选择,只好向袁世凯妥协。

1912 年2 月12 日,清朝皇帝溥仪,被迫下诏宣布退位。至此,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大清王朝终于被推翻,自秦始皇以来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就此结束。

14 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以自代。

不过,他在提出辞职时,附有三个条件: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不能更改;二、辞职后,要等新总统亲自到南京就任的时候,现总统和国务各员才能正式解职;

三、新总统必须遵守参议院所颁布的临时政府的一切法制章程。

15 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然而,其后,袁世凯施计,得以在北京就职,建立了北洋军阀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