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各种技术、能力、文明化一样,社会所必需的沟通能力、主动性也逐渐要求高技术。果真在发生这样的时代变化吗?

由于社会要求很强的沟通能力与主动性,就业时用人单位就会要求这些吗?如果的确如此,就如智商检测结果的提高、暴力的减少一样,沟通能力、主动行动的技术就会得到强化,人们的能力、技术也会逐渐提高吗?

这些课题实证起来非常困难,因为大家总会有不同的看法。

与过去相比,部分场合的确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如认清形势、推测对方内心的言外之意、为了不破坏关系而采取合适的行动,那些被表现为“读空气”(即领悟当场的氛围)的行为。因此,大家就会认为这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

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人对领悟氛围的关系性感到窒息,无法适应。如果高等技术为人们所需要,那么人们就会期待其平均技术水平的提高,可是这也增加了掌握该项技术的难度,于是,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不上节奏。

因此,社会的多样性就成了一个问题。

所谓缺乏多样性,指的是一种认知的扩展,这种认知认为,一个人如果在社会上不能满足某种特定条件(如这里提到的领悟氛围的能力),就会被认为是“什么都不行”。

所谓认可多样性的社会,是一种即便不擅长领悟氛围,但只要能发挥其他特性、技术、能力,就能活得很好的社会,是不绝对只重视特定心理特性的社会。

认可多样性,也即意味着“容许多”,意味着“留下思考的余地”。

自尊感、沟通能力、主动性、毅力、延迟满足、乐观性……笔者认为具备这些特性非常好。能觉得好,也是因为社会上存在很多具备上述特性的人能够适应的方面。

但这个社会上也有不具备上述特性的人,而且一定有这样的情况,使得这些人即便不勉强自己具有上述心理特性也能适应并生活。能葆有这种深刻的情怀,我们就都能在社会中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