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堆脂如玉(1 / 1)

汝瓷烧釉工艺还是很关键的,主要是把整个素烧过的胎体,浸入浓度适中的釉水中,利用胎体的吸水性,吸附一定厚度的釉层。

这种方法可使器物的釉层厚度趋于一致,操作较为简单便捷。

由于釉有一定的粘度,在浸釉之后,器物的口沿部分,容易残留未被完全吸附的釉。

当器物翻转静置后,这部分釉会逐渐干燥,在口沿或底足部分,形成相对较厚釉层。

这种工艺痕迹,可见于传世器和出土器。

当然,汝瓷标本的断面,未见多次施釉的迹象。

这证明施釉工艺仍然为单次施釉,釉层厚度增加的主要因素,为釉中氧化铝含量的提高。

随着釉中氧化铝含量的增加,釉的高温粘度和熔融温度均有所提高。

这有利于厚釉的形成,从而产生堆脂如玉的效果。

釉烧,是汝窑制瓷工艺中的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釉烧质量的优劣,会对汝瓷品质产生极为直观的影响。

窑炉结构和窑具的使用,是保证釉烧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

汝窑在釉烧时,窑炉内的升温、降温过程和氧化还原气氛等,一系列烧成指标,称为烧成制度。

烧成制度在汝窑产品上,留下了工艺痕迹,我们可以通过工艺痕迹窥见古人对烧成制度的精准掌握。

在烧制完成后,瓷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会出现开片。

这种釉层的裂痕,实际上是陶瓷釉面的一种缺陷。

可是恰恰相反,在北宋文人眼中,这一缺陷却具有独特美感,成为汝瓷的特征之一。

釉的纹片又称开片,是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釉层裂纹。

出现开片,本身是烧成过程的一种缺陷。

胎釉的完美结合,应当是彼此的膨胀系数一致,从而使釉面无开片。

但这在宋代难以企及的绝技,由于材料和烧制工艺的关系,一般是做不到无开片这种程度的。

现在传世汝瓷器中,唯一一件无纹器物,为藏于弯弯故宫的天青无纹水仙盆。

这件宋代文物因为瑕疵,成为瓷器中的另类,后来成为国宝中的国宝。

这是一件传奇的瓷器,它出生于我国宋代的汝窑。

它曾走进皇宫只供皇家使用,它甚至与乾隆皇帝有过一段故事流传至今。

它成为国宝中的国宝的真正原因,恰恰是因为,它曾是一件不合格的产品。

不合格产品会成为国宝?这个不可能吧,真的可能。

我国最有名的瓷器,在宋代。

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举世闻名。

“宋瓷天下第一”,而“汝窑为魁”。

这个位列五窑之首的汝窑,原产于汝州境内。

当年,周世宗柴荣命人烧造一种瓷器,称为柴窑,即是最早的汝瓷。

而汝瓷有两点与其他瓷器不同的特点,一是釉色奇特,介于蓝与绿之间,如同雨过天晴乌云散开后,露出的第一抹蓝。

雨过天青云**,者般颜色做将来,这个说的就是汝窑。

汝瓷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其烧制过程中,由于胎体与釉面膨胀度的不同,烧成的汝瓷都会自然形成细密均匀的裂纹。

通常,我们称之为开片,人们还依据开片的情况,评定汝瓷的优劣等级。

在北宋,得益于艺术家皇帝宋徽宗的痴迷,汝瓷样式上更加的简洁秀美。

颜色上更加的素雅沉静,釉面更加的湿润如玉。

至此,汝瓷成功击败所有对手,直达我国古代瓷器的峰顶。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北宋末年,由于金兵入侵,汝窑尽废,汝瓷尽毁,而精美至极的汝瓷炼制技艺,从此失传。

至此,传世的汝瓷,每一件都是国宝。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天青无纹水仙盆,现藏于弯弯故宫。

这件天青无纹水仙盆,外形参照宋时的木盆,其外形轮廓简约大方,通体仅由几条直线。

几段完美的曲线,构成同个简约的平面。

它端庄,温润而又典雅。

不仅继承了汝瓷器形简洁流畅,天青釉幽淡清冷等所有的优点,最为独特的是,它通体没有一处裂纹开片,绝对是汝瓷中的另类。

而目前,全世界所有北宋汝瓷中,没有开片的,仅此一件。

这件天青无纹水仙盆的神奇,远不止这些,附著在这件特殊汝瓷身上的,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这件出生于北宋年间的天青无纹水仙盆,也许正是因为它没有开片,是件不成功的汝瓷,便被丢进了大内的库房。

因为坐冷板凳的缘故,躲过了一次又一次战火,一次次的毁坏。

转眼间,来到清朝,天青无纹水仙盆却依然没有人在意它的存在。

它就被随便放在府库的角落中,上满积满了灰尘。

那年,乾隆皇帝偶有闲暇,在宫中转角处发现了两只小猫。

他觉得这两只小猫有些可怜,便命太监为其搭窝。

皇帝一张嘴,太监跑断腿。

猫窝很快就搭好了,可是没有喂猫的盆。

这绝对不成,其中一个太监,就来到府库,向看守府库的太监讨要猫食盆。

皇帝的差事,谁敢马虎。

这名看守府库的太监,就打开了库门,将落满灰尘的天青无纹水仙盆,给了搭建猫窝的太监。

半个月后,乾隆皇帝忽然想起了那两只小猫。

他来到现场查看,那件天青无纹水仙盆,已经被猫儿舔得一点尘土都没有了。

虽然它上面还挂有猫食的残渣,但在眼光的照耀下,却闪现着摄人心魄的“宝光”。

不开片的天青无纹水仙盆,按照道理来说,那是一件残次品。

正因为它的另类,它就另类成了天底下独一无二的神作。

这件汝窑的“残次品”,没有因为别人的看不起,而消沉,而自暴自弃。

它就这样“默默”地等待了几百年,终于等到了欣赏自己的“伯乐”,虽然是以猫食盆的方式。

天青无纹水仙盆,被当成宝贝,摆在了乾隆面前。

乾隆还为他写了一首诗:“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枰却识豢恩偿(猫长胖了还知道感恩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