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九章 百炼环首刀(1 / 1)

陈文哲一边走一边看,这座洞穴不宽,但是很长,此时里面里层层叠叠,堆放的绝大部分都是金器。

在这里,因为金器数量最多,反而显得最普通。

偶尔出现一件银器,就显得更加不同凡响。

刚走了一会儿,陈文哲就又发现了一件好东西,这是一只银鉴,也是一个小盆!

不用说,这只银鉴之上也有铭文。

这东西高11.4厘米,口径74.7厘米。

折沿,口沿下有两环,短颈,平底,素面。

腹下部有一周折线,左旋卧刻阴文篆书“宦眷尚浴银沐鉴容二石一斗五升重十八斤十两第一御”,表明其是沐浴用具。

看到了这么两件东西,陈文哲哪里还能猜不出,这是挖了一位王侯女眷的坟墓?而且这女人的身份等级绝对不低。

放下这只银鉴,随手拿起一只鱼龙形的金带钩。

鱼龙形的金带钩还是很漂亮的,它长3.5厘米,为鱼龙形,屈体盘卧在圆钮之上,富于动感。

带钩上的龙口内吐一长舌,向后弯曲成钩。

体上镶嵌一颗绿松石,创意新颖,精致异常。

这是古人束衣用带,带钩便是用于扣接束腰革带的钩。

带钩是古代贵族、官僚以及文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装饰华丽、式样奇特、独具匠心的带钩,也是古人相互炫耀,显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装饰品。

除了这种鱼龙形带钩,还有鹅首形金带钩。

这边放置了2件鹅首形金带钩,这种带钩长3.l厘米,鹅昂首挺胸,屈颈成钩,钩体上饰变形羽纹。

鹅头上镶嵌物虽已脱落,仍神态逼真。

其实这些还不是最显眼的,最显眼的是如同现代腰带一样的金带扣。

这种金带扣从正面看,跟现在使用的腰带,已经一模一样。

这种金带扣每块带板长13.3厘米、宽6厘米,扣舌长3.3厘米。

陈文哲眼前就有两条形式相同的金扣嵌贝腰带,这两条腰带放置于武器堆中,重叠放置,通长97厘米,宽6厘米。

腰带两端为纯金铸成的带扣,中间由用丝带编缀三排海贝组成的带体,海贝中夹缀了数朵金片做成的花饰。

两副带扣厚度和重量不同,但尺寸和纹饰基本相同。

这种带扣由两块长方形金带板,和一枚金扣舌组成。

其中一块带板背侧錾刻“一斤一两十八铢”,另一块侧面錾刻“一斤一两十四铢”。

也就是说,这两块带板,分别重275克和280克。

带板正面纹饰采用浅浮雕,主题为猛兽咬斗场面,一只熊和一只猛兽按住猎物在贪婪地撕咬,被撕咬的似为一匹马,正奋力挣扎;

主体纹饰的周边,为勾喙鸟首纹。

带板背面无纹饰,上有纤维织物附着,四边凸起边框,中部有两个横向双环钮。

每块带板的内下角,有一略近三角形的小孔,以便扣舌穿入。

整副金带扣制作精良,纹饰浮雕透出浑厚与大气,动物形象生动,极具动感。

这种带扣,一看就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常用的胡式带具。

只不过,这两副带扣虽然以草原猛兽搏斗为题材,但从制作工艺、系结方式看,应为中原内地制品。

汉朝之后,应该有一个胡汉融合的过程,出现这样的生活用品,实在是太正常了。

从此也可以看得出来,不管是多么久远的古代,只有有钱人和穷人的区分,只要有钱有权,就算是在两千年前,其生活品质也很高。

清理出来了腰带,下面堆积的是一批刀剑。

当然,如果不是专业人士,肯定认不出这些是刀剑。

汉代的刀剑,能够保留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所以这里面的很多刀剑品相就没法说了。

只不过,数量多了,总有一些保存的比较完好。

而且陈文哲也能看到出来,这些汉刀汉剑,被发掘出来之后,也是经过细心保养了的。

最起码,原来外面应该有一层层油纸包裹,里面甚至还上了一层黄油。

可惜,放在这里的时候,肯定没有太过小心,甚至是太过随意,这又是几十年过去,外层的油纸已经破损严重。

拿起上面一根黑漆漆,如同烧火棍一样的东西。

如果不是熟读历史,更是了解汉刀,陈文哲绝对不会认出,这是一把汉代的环首刀。

汉代的环首刀,可是十分出名的。

而谁能相信,这黑漆漆的烧火棍一样的破铜烂铁,居然是一把汉代流传下来的环首刀?

这可是汉兵的代表环首刀啊,可惜品相实在是不行,根本就没法看了。

一把,两把,三把,一连清理出来了十几把,都没法看。

只不过,越是向下挖掘,下面堆积的环首刀,好像品相就能更好一些。

“呃?这一把还有鞘?”

终于,陈文哲翻出来了一把保存完好的刀,他已经确认了,这一堆兵器之中,没有剑。

拿起来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这是一把保存完好的环首刀。

也许是因为配有黑漆剑鞘,所以它才能保存完好吧?

这一把环首刀,价值可就大了。

慢慢的抽出来了一些,看到上面的刀背,陈文哲确定了,这是刀,不是剑!

西汉时由于骑兵战术的发展,利于劈斩的近战格斗兵器——刀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取代了剑,而成为后代近战的标准兵器。

这把汉代的刀,刀体修长,厚背直刀,长度在一米左右。

柄的后端作为扁圆的大环,故称为“环首刀”。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环首刀,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的随葬品,通体残长62.7cm,由刀身、刀茎、刀首三部分组成,也是刀身细长,刀首环形。

这样形状的刀,能够出现,绝对是因为东汉时冶炼技术的进步,这才使得制作更为精良的环首长刀得以出现。

陈文哲用手量了量,这把环首刀的长度超过一米一,刀身宽为刀背厚度的三倍。

再看刀身,其上饰有精美的错金火焰纹,刀身上有“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大刀吉羊宜子孙”十八个错金铭文。

永初六年是公元112年,卅即将炒钢锻造后,反复锻打三十层之意,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百炼钢。